让课堂的前五分钟活跃起来
——语文教学小尝试
彩虹新校区 李小平
2007年4月有幸听全国知名语文教师钱梦龙、韩军等在西安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受益颇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语文教学应放手给学生,语文课堂应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而这台戏能否吸引观众,前5分钟至关重要.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知识都讲到,学生也不可能都掌握,一节课学生掌握梗概且对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方面有深入理解,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已是难能可贵,这节课已颇为成功了。
是啊,怎么可能一节课教师传授的每一点知识都尽为学生占有、消化、融会贯通转化为能力,这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与其如此,不如让每位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每节课都能找得自己的兴奋点,获得独到的审美体验,不更好吗?这样,求同存异,使学生都能独立思考,语文审美更富个性。为此,在所有老师都深感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我毅然决定拿出每节课的前5分钟,让一位同学上讲台演讲,对上一节课所学进行回顾,更重要的是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审美体验。要求学生不可人云亦云,要风格有个性、观点有新意。刚开始我担心学生紧张,不愿参加,没想到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演讲的学生精心准备,5分钟侃侃而谈,肆意挥洒,不乏真知灼见,流光溢彩,常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台下学生掌声如潮兴奋异常。现在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始至终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特别是每节课前我都能看到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现在的每一节课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精神的享受,审美的盛宴。
现将学生课前5分钟演讲词摘录几篇供大家参考。
做非常之人,必走非常之路
—读《游褒禅山记》
郝嘉伟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以叙议结合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他游览褒禅山的所见所感.阐述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首先,他描写了山中的景色,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以“古人求思之深无所不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来表达自己做非常之人必走非常之路的见解.在他看来,志,是最重要的条件.一个人有了志,才会有一切.
其次,力与物也很重要,要学会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外力来完成自己的理想,这样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当然,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何谈成功与失败?生命是一切的基础,有了生命的画卷,才能绘制出美丽的图案.
当然,他看到残碑也有所感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补深思而甚取之也.提出治学要严谨的看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叹服于古人的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也深刻理解了:做非常之人,必走非常之路。
一曲短歌 慷慨千载
—读《短歌行》
李翊东
短歌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追求不朽功业的迫切心情,及在个人有限的生命中获得崇高的价值的一种责任感。
“对酒当歌”忧人生苦短,求贤若渴,求一统天下,这都是这位枭雄内心的感慨悲歌。
诗中作者用“譬如朝露”来表达年华易逝,时光如梭的感慨与无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则礼赞了贤才,同时也表达对贤才的渴慕之情。又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喻指自己对贤才的礼遇,这都很好的表达了诗人唯才是用的思想。《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他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姿态来表达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放歌纵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最后则豁然开朗,一忧一喜,以歌的形式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带给人以感时伤逝的忧伤和建安特有的慷慨悲凉。
放手也意味着拥有
—读《囚绿记》
曹博
今天,我想带着大家一起来重温《囚绿记》这篇文章,谈谈作者是否应该囚绿。
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大千世界中,有千万种生灵,它们必须遵守自身的生长规律,我们不应该去人为的囚禁它、束缚它。当然,因为喜爱某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至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类的共性,但这是可爱而愚蠢的。可爱是因为作者爱得真爱得深,总想有一把锁把自己与所爱永远连在一起。愚蠢则是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万物生长的规律,妄想占为己有是一种自私不负责任的行为。我要说,爱它,就应该放开手让它自由自在的生长,在阳光的沐浴下,恢复原本的绿。学会放手,在一旁用心去欣赏;学会放手,给它们自由。我想或许放手也意味着真正的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美丽!
“高爽有风气,不类长流”
—读《兰亭集序》
翟小健
《兰亭集序》写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作流觞曲水之饮,进而赋诗畅叙幽情,结诗成集,羲之为之序,遂成千古美文。现在读之,亦难免击节称奇,叹为观止。
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但《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彻,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或取诸怀抱,唔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简洁而清晰。
本文写景、叙事、抒情美不胜收。抒情语句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临文嗟悼”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道出了许多文人骚客的共同体验。又如叙事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虽词语简朴,但穷尽重要细节,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趣。
本文虽是书序,但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级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尤其作者在最后一段中阐明自己的生死观时,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能等价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力争有为,不易空谈玄学的思想。
文虽短,却文笔精炼,自然有致,美不胜收;虽是书序,但立意上却显的不同凡响。本文这种朴实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所以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长流”。
以上为我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一点小尝试,语文课改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