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

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

2009年02月19日 14:59:21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1127

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发现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化,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班级管理中遇到很难沟通,难以说服的学生愈来愈多。因此,探索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

在我的工作中,通过和学生、家长的接触,我发现现代中学生心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关

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心全意配合,如果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所谓问题也就解决了。通常的情况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甚至把孩子弄到精神病院吃药打针。其实,家长因该意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才是孩子心理问题滋生的关键,孩子真正的病根是家长。教育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家长的主观性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想当然的家长

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水平,无论是低文化水平的家长还是高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在孩子未出现严重问题之前都固守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认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孩子,因此一般带孩子来咨询的家长总是把孩子的缺点数落的很多而且非常生气,恨铁不成钢之情益于言表。这类家长的教育观念与他们的自我中心思维紧密关联,在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孩子其实只是他们的一部分或者延续,因此必然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当然这种观念不仅仅制造了许多问题青少年,而且造就了大批缺乏创造性的平庸者。家长的欲望就是孩子服从,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为所欲为的对孩子实施他的教育,也就是说家长认为的好的教育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这是由家庭教育不可控的特点所决定的,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尽管孩子会有不同形式的反抗如婴儿可以哭闹来反抗家长肆意的更换奶品,幼儿利用逐渐灵活的身体动作挣脱家长的手,甚至小学生学习撒谎来反抗父母的附加作业,但客观上的力量悬殊、脑力的巨大差异,孩子绝对不是家长的对手,最终的结局,至少是短暂的结局孩子输多赢少,家长是赢家。也就是这个赢家满足了家长的统治欲、权利欲、占有欲,但恰恰牺牲孩子的敢为、敏感、求新求异、自我保护、抗挫耐挫、自信自尊、爱、理想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任何心理品质都是一个养成的过程,一旦过程中的教育刺激是不良的,尤其是当个体的主观经验还不足以对刺激甄别的情况下,隐患是巨大的。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就是这些隐患的突显时期,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尽管问题不同,但根源性问题是一致的:普遍的家长都有自我中心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家庭教育

尽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但反应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外向孩子反应强烈,有的内向孩子反应舒缓甚至表面很平静。前者从客观上会引起家长的关注、会造成矛盾的激化,使成长问题明朗化,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后者的成长问题则往往被家长忽略,许多家长说孩子一直都很乖,没想到会弄成这样。比如:我们班有个来自外县的学生,入学后表现一直很好,可是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我怎么也做不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和家长联系后才知道,他因为不善于和人交流害怕远离从小的环境,而其父母为了使其受到更好的教育,迫使他到本校学习,他没法改变父母的意愿,入校后他虽然给大家一种表象在学习,其实内心一直在抵触学习,最终导致目前的结果。

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完美的家长

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采取苛求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要求过高,成龙心切的盲目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盲目地进行教育,给孩子“加餐”,把孩子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使他们没有一点娱乐、休息和体育活动的时间。由“加餐”而承担的任务是孩子力所不及的,他们会越干越没劲,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

家庭关系不和谐

父母除了吵架、撕打就是冷战,不管谁不高兴谁受了憋屈,孩子就是出气筒,稍不注意就会招来漫骂或殴打。夫妻矛盾经常的激化,孩子承受家庭的这种痛苦很显然是别无选择,小小年纪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也是必然。

父母溺爱

现代中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孩子很难融入到一个班集体中去。

二、           承挫能力弱化

挫折是指人的某种动机遇到障碍或干扰、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耐挫折能力是指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心理特征与情感体验,耐挫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总是花团锦簇,没有挫折与坎坷。只有耐挫能力强的人,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将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坚强不屈、顽强拼搏是中华民族意志品质的象征,这种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精神绝不能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丢失。

 而承挫能力弱化也是造就现在中学生出现心里问题的一个重要

原因。这种结果产生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学校耐挫教育虚化: 耐挫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耐挫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以考试和分数为中心,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重知识传授轻心理素质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耐挫教育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耐挫教育的课程设置、活动时间和活动载体都没有很好地落实,很多学校从没有把耐挫教育正而八经当回事认真抓过。当前,青少年一代耐挫能力较差,与学校德育得不到强化有一定的关系。

家长观念错位,溺爱子女,使子女缺少挫折体验: 很多家长认为过去自己这一代人生活得太苦太累,吃了太多的苦,现在条件好了,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子女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对子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将原本应该由子女承担的劳动包办下来,不让子女参加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使子女失去了劳动锻炼的机会;对子女过分溺爱,致使子女从小养成了骄娇习惯,吃父母拿父母靠父母,依赖性强,自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娇惯出懦儿”,家长这种怜香惜玉的做法对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和耐挫能力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的知识与特长的培养而忽视心理品质与耐挫能力的培养,使子女缺少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机会、缺少耐挫的生活体验,结果只能使子女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实践活动少、劳动锻炼的机会少: 劳动锻炼人,能培养人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土地日益减少,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让子女参加农业劳动,所以青少年中即便是农民的子女也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小学到中学的“一条龙” 服务,生活无忧无虑,从来没有吃过苦,从来没有经历过困难与挫折。事非经过不知难。温室里长大的子女缺少了生活的磨练和克服困难的体验,耐挫能力自然不会强,他们成人后难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大的作为。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厌学倾向。一部分学生学无动力,不想读书,原因也在于他们从来没有“苦”过,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不知道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三、           来自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青少年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随着年龄的

增长,便使其的心里发生了扭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信心受损或严重不足。  虽然我们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化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尚未根本扭转“应试教育”的状况,使不少青少年学生产生自卑情绪,严惩地阻碍着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应当是教会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并创造各种条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成就感。同样地使他们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地树立信心,为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性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冲突。国人一直在苦苦思索:中国离诺贝乐奖还有多远?追根刨底,谈到中国的教育是模式化的教育,设置一个模子,大家都往里倒。最终成了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才”。个性被渐渐地扼杀。在这个冲突过程中,虽然有着抗争、挣扎,但最终以“顺从”而被“招安”。如同鲜活的鱼,被绞捏成鱼丸一般。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结论固然有点偏激,但却是我们所应该正视的现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行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迫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

理性思维不足,情绪化倾向严重。青少年学生由于处在向成年发展的过渡阶段,但由于相当部分独生子女所受到的溺爱和娇宠,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和临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以至于“感情用事”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上,一些无缘无故打架斗欧的事件、原因也只是因为“瞧他不顺眼”式“他为什么看着我”。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表现出敏感、不稳定和倾向于失控的特点。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疏导,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得释放,并教给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如用脑过度造成紧张,可通过文体活动达到情绪松驰;得了考试综合症的学生,除帮他们分析原因外,临场还可以进行深呼吸活动,缓解紧张和恐惧;控制激情要用内部言语提醒如“妨一妨”、“注意后果”,并有意识地转移注意;情绪低落时,可听听音乐式找知心人、长者倾吐,排 郁闷;一段时间感到沉闷,甚至很烦,内心暴躁,几乎要崩溃时,干脆到旷野、海滨、山林呼喊、发泄等。

情感的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由于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诸多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呈现出五彩斑阑的新特点。这其中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有着“蔚然成风”的倾向,应当引起密切关注。如:自私、懒惰;固执、任性;虚荣、好强;敌视、怀疑;放纵不羁;意志薄弱、不敢正视困难、面对挫折等。这些情感缺陷会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障碍,并危害到他们今后的生活。

有人说:七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八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九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关心,那么进入新的世纪,我们该让学生学会什么呢?学会挑战?学会竞争?学会调节?学会共处?......不管需要学会什么,有一点应该是不能支援的,那就是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因此,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其意义是十分现实和长远的。
 
编辑:高辉
上一篇:给早恋的孩子
下一篇:落花的泪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