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中学历史教学的三种“常见病”病因及其有效对策

中学历史教学的三种“常见病”病因及其有效对策

2009年03月13日 17:21:54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1194




题记:    

   本文2008年4月25日荣获秦都区200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文本类一等奖;
   本文2008年9月25日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九次教育教学论文交流评选一等奖。


             中学历史教学的三种“常见病”病因及其有效对策




 

                                                                                            王治国(原创)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三种常见弊病,如何解决这三种弊病,把历史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是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课题,本文尝试着从我校历史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中,来为这个问题提出相应得对策,把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历史教学   常见病   有效对策   不重视    录音机    干巴巴 


 

既然我们提倡有效教学,那就要真实、有效、切中要害,不走形式。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才能搞好有效教学?阅读了大量这样的论文和文章,对有效教学的理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些论文和文章,有的是从一般的理论方面阐释的,有的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来的真切感受,对我们的教学确实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学校,乃至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对有效教学理论不同的阐释和实践感受,但是即使是这样,教育界也有一个基本的说法,那就是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他经过25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提出了很多对一线教师极有启发的原则和方法。他的成果汇集在《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在这本书里,鲍里奇首先研究了有效教师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即“1、清晰授课;2、任务导向;3、多样化教学;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的成功率。”这五个标准比较符合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每一项都有非常细致的要求。详细内容限于篇幅不再介绍。老师们可以去看看那本书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我们彩虹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我们彩虹历史教师每一个人当前面临最为迫切的任务。


 

对于有效教学,我们不想过多的说理念,说思维,说目标,只是对我们历史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的几种最普遍、最常见的病症进行剖析和建议,从而集中我们历史组的集体智慧,实实在在谈谈我们的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


 

   常见病之一:“不重视”


病因:历史学科在中学教学诸学科中长期处于“副科”地位,这有着很复杂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是很发达,人们对物质要求还不能完全满足,在物质生活上更急迫一些,因此,更注重学科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而历史学科却离经济基础最远,所以遭到冷落。直接原因:高考中历史学科处于弱势学科,考分少,容易学,实用性差。而这种深层原因表现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就是学生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有些学生经常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


 

对策:许纪霖教授曾说:“我想历史其实就是好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没有用,它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但却是好的知识。一个人不但要学有用的知识,更要学好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工匠,只有好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正如许教授所说,我想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人明己,知往鉴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人格意志;是用历史的智慧和情感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精神支撑,因此,在具体的每节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都要体现出历史的教育功能。其实,中国大多数人内心还是很喜爱历史的,历史作为一门承载人类文化的课程,是非常有魅力的课程。这一点,从“百家讲坛”在全国的热播以及讲坛上的历史学家的书籍销售量就可以看出,如何把这种内心里对历史的喜爱和中学历史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快乐有效教学就成为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的课题。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传播理念、方式要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教育实践,要想公众接受更多有效历史养分,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使用哪些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的语言、词汇、神态、语气,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不要过多地找客观原因,在主观原因上找,正如高校长所言:我们的历史教师应向百家讲坛上的“纪连海”老师学习,同样是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人家的历史课学生和全国观众非常喜欢,我们的课为什么那么平庸?也许有人会说,那能比吗?是的,在很多方面我们无法与他比,但有一点,是我们学校的历史教师应该学习的,那就是他的课堂外勤奋储备和课堂上的有积极探索,只要我们抱着“见贤思齐”的心态去学习,必定会有所收获,客观的“副科”地位既然在短期内改变不了,那就改变我们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探索走出一条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阳光大道。


 

二、常见病之二:“一言堂”与“录音机”


 

病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历史室根据近两年在各类学校所听的约四百节历史课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认识是: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一言堂”与放“录音机”现象普遍。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对策: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应该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形式上,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其次,要引导,要精讲,活知识,活气氛,我们教师始终要明白,我们是平等中的首席,不是课堂的国王,不是评判问题的裁判。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在实践中通过勤奋和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


 

三、常见病之三:“干巴巴”


 

病因:我们很多历史教师把历史讲“死”了,历史本来是中学各学科中最有生气的学科之一,历史本身是非常丰富多采的,最能激发人的求知欲和神秘渴望的一门课程。我们的很多历史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知识框架的死板,语言表达上文采的缺乏,传授过程中的缺乏幽默性,提问方式上的缺乏新意,都会把历史学科窒息,是历史学科变成“干巴巴”讲解。失去兴趣的学生怎能学好这门课程,那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失败了。


 

对策:在适当的地方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历史的细节更能吸引处于好奇心很强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在苏德战争中拚死咬住断掉电话线以保障消息畅通的苏联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出现的空战,由于当时的落后,飞机上没有进攻武器,敌对的英法和德国飞行员互相扔砖头进攻对方;林彪因为穿上日本军大衣招摇被阎锡山19军的哨兵在没看清楚下误伤,伤及脊髓神经以致得上了怕风怕光的怪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景后鲜为人知的小故事,都能够引起青少年浓厚的兴趣。在历史语言上,适当采用文学化、凝练式的表述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王副校长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有一次,他去听我的课,那堂课我讲的是三大战役,对于战争过程我只是单纯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兴趣不高,下来后,王副校长说战争过程也可以这样讲,辽沈战役,在战争特点上是关门打狗,平津战役是瓮中捉鳖,语言上幽默生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是学生久久不能忘记这个重要知识点。在提问方式上,采用对比,比喻等各种新方式,有一次,高副校长听我的课,我刚好讲到美国内战,其中提到了美国的黑奴制度,我只是依照课本讲清了黑奴制度,下来后,高副校长告诉我,为什么不把美国的黑奴制度和其它国家古代的奴隶制度进行比较呢?我在其它班级一实践,效果很不错,这种比较,不但使学生弄清楚了美国黑奴制度和其它国家古代奴隶制度的知识,而且更容易记住,这样教学才有效!但是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历史的知识性和事实性。虽然现在对很多历史问题的研究有不同的史学观点,各家之言,但这些主观性的认识改变不了客观历史存在的事实。现在社会上大量的历史题材为主的传媒影视剧在热播,许多都在戏说历史,混淆历史事实,给青少年传播了大量虚构历史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历史知识与影视中的历史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和能力,这样做可以避免我们的学生思维的翅膀随意飞翔,同时可以养成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习惯。换句话说,就是思维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比如:在世界史教学中,在讲到“慕尼黑阴谋”时,在评价张伯伦等人的绥靖政策时,有些人轻率的贬低张伯伦等人是傻瓜,这就是学生的判断脱离了整个欧洲的大环境和时代特点。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要发生大的变化,要更多的突出学生的整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但万变不离其宗,在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时,一定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对于以上几种弊病,我们要从多方面分析和提出对策,那样就可以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其实,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要从根本上克服以上三种弊病,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必须把学习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我举一例,说明如何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转化能力: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其实这道题表面阐述皇帝与大臣的上朝礼仪的问题,其实隐含的是课本上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那就是从日常的礼仪折射出皇权与以宰相为首的大臣权力关系的变化,课本上只是用几句简单的话说明,而这道题却从一个礼仪故事说明,故事的生动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克服“干巴巴”的弊病,学生的阅读分析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克服“一言堂”、“录音机”的弊病,而最首要的“不重视”这个教学弊病,随着这两个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因为我们的历史教师已经有效地成功地完成了当堂课的教学,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已经愉快地吸收了自己该吸收的知识,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无形中达到了。其实这就是有效教学万千种成功方案中的一种操作。


 

综上所述,这几种历史教学中“常见病”在全国长期普遍存在,如果真正想要把历史有效教学落到实处,必须克服这些顽疾,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一人能够完成的,但是通过我们组的努力完全可以在我们学校逐渐得到改善,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1、《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历史教学是否应该突出自己的学科特性?与学科教学有效性有何关系?》李超峰






 






编辑:王治国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