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著
标签: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教学工厂也好,学校试验园地也好,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怎样才能使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呢?关于这一点可以写出厚厚的一本书,这本书在教师来说像空气一样需要。而现在我只想说说主要的意思。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固然,学校里完全不要识记和背诵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脑力活动应当占居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那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记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譬如说,我们布置一个八年级学生今天回去读10页教科书,而他在这一天里又从有趣的科学书籍和杂志里读了20页、30页、40页书,他读这些书不是为了去记熟它和背过它,而是出于一种思考、认识、发现和好奇的需要,只有这样,这个学生才会成为一个会思考的劳动者。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但是,我们还常常会看到那些被无力胜任的死抠功课的苦役折磨着的活死人,新闻记者在报道一个学校时,往往主要是把教师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描述一番。但是,关于学生的阅读这样一个对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来说都如此重要的问题,我却从未看到有谁提起过。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已知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应当向教师指明这个方向。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考的活动在学校里占据统治地位,怎样才能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
这里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向儿童揭示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而那些没有什么东西好讲,学生也感觉出他没有什么丰富的思想宝藏的教师,确实是很可怜的。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必须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
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
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必须进行一些专门的工作来使儿童变得更聪明。不能认为:既然学生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更聪明了。这一切远不是这么简单的。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是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深信,一个年幼的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为的是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受过教育的人,而他只有在这种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一个好奇的、爱钻研的各勤奋的学生,就是他要善于思考,他的生活和思想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开他的课堂上所学的那些东西,──这种独立性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只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上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正因为这样,我们学校里才非常注意,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用形象的话来比喻:在教室的旁边,还应当有一块田地,让学生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这块田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装着泥土的一个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哪里能做到这三点,哪里就有生动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练。
在人的智力发展中,以现成的形式装入头脑的东西跟借助独立思考而获得和确立的东西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所要记住的东西(这一点是无论如何无法取消的)越多,那么思考的“实验室”就应当越加积极地开动工作,而这个“实验室”里的主要创造者和劳动者就是你自己。我们学校在实验园地里给一年级学生每人都分配几小块地,就是专门为了把这三件事(看见、观察、动手)和谐地融为一体而设想的。智慧的、受到思考和好奇心鼓舞的劳动,──这是能浮载思考的大船的深水。智慧的双手能创造智慧的头脑。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转呢?为什么蜘蛛在下雨前爬进窠里而在天晴以前出来结网呢?为什么猫的眼睛在夜里看见东西呢?为什么在播种前先把种子放在太阳地里晒呢?在紧张地思考这些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时,你的思想一会儿从这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反复地进行许多次。用成年人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一个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是在学习“在观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观察,”──思维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此,你借助这种思维训练就比较容易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基础知识。在思维训练中不必搞千篇一律的做法。一个人可以观察草原和牧场上的植物,第二个人可以研究湖里的生物,第三个人着迷于在温室养花,第四个人喜欢用小的木制的和金属的零件搭造房屋、工厂和电站,第五个人愿意在金鱼缸里养鱼,第六年人把橡实种下去,培育出橡树苗,第七个人喜欢钻研一些不平常的现象有世界。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而没有兴趣就没有发现的乐趣,就没有才能和爱好,就没有活的灵魂,就没有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