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火冒三丈时
—刘宏涛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将易患冠心病的人的性格特点称为"A型人格",即好竞争,事业心强,有时间紧迫感,做事匆忙,过分勤勉,好急躁,易激怒,忍耐性差等。
在生活中,有些人性情温和、慈眉善目,而有些人则脾气暴躁,动辄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发怒与“脾气”有关,而脾气则似乎是天生的。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发脾气。我国中医自古素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发怒时,会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紧迫、脸色改变、甚至全身发抖等。这不但在发怒对象的心里埋下阴影,而且对本人的身心健康也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看来,如果你天生就爱发脾气,这可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特点,你必须学会去控制这种不良的行为。
怒从何而来?常常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人(或事)未能如己所愿而产生的一种过激反应,同时也是我们虚荣、争强好胜、心胸狭窄、盛气凌人的表现。所以,当你想发怒时不妨使用以下方法制怒:
一、充分认识发怒带来的不良后果。发怒时可造成心血管机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脑血栓或心肌梗塞,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猝死。当要发怒时,首先要想想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并将清代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所著“不气歌”常来读读,有益无害:“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气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
二、有意躲开"触媒",有意识地暂时“回避”。人在愤怒时,往往大脑皮层中出现强烈的兴奋点,并且它还会向四周蔓延。为此,要在"怒发"尚未"冲冠"之际,善于运用理智有意识地去转移兴奋中心。有意躲开一触即发的"刺激点",即争吵的对象、发怒的现场,去到其它的地方干点别的事情,冷静一下自己。或采用情绪转移法――当火上来的时候,马上换一个环境,最好能和谈得来的朋友到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聊聊天、听听音乐,你就会渐渐安静下来。
三、自我控制、自我暗示。即用自己修养的意志缓解和降低愤怒的情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劝人发怒或争吵时,舌尖在嘴里转十圈,等到心平气和时,气头过后再解决矛盾。台湾电影《昨夜星辰》中,男主人公周建邦的母亲常常教育他“凡事包涵、凡事忍让”,凡事包容就是一种控制怒气的格言。当我们要发泄怒气时,心中默念“不要发火,息怒、息怒”,或者在自己工作的场所搞个座右铭。如:“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仁爱产生仁爱、野蛮产生野蛮", "发怒是无能的表现"等等,这样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会收到良好的控制情绪的效果。
四、其他制怒的方法。怒气会使你的颈部和肩部内的肌肉紧张引起头痛,自我按摩头部或太阳穴十秒钟左右,有助于减少怒气,缓解肌肉紧张;或用冷水洗脸,冷水会降低你皮肤的温度,消除你的怒气。或者闭目深呼吸,把眼睛闭上几秒钟,再用力伸展身体,使心神慢慢安定下来。
很多老年人说:“我过去经常发火,自从得了心脏病我才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大动肝火。”请不要等到患上心脏病才想到不发火,要想克服爱发脾气的坏毛病,就从今天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