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

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

2009年02月21日 12:16:19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796


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

摘要: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从地理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全方位诠释了环境教育的功能,为地理课程更好地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功能

2003年4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1])中,对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在地理课程性质方面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来编写教材和教学的要求。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意图,发挥地理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导向作用,本文从地理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梳理,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地理教学思想的环境教育导向功能

素质教育、主体性发展、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当代地理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思想无不具有环境教育指向功能。

1.素质教育的环境素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具备良好的环境素养已成为现代人和未来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中学地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担。《地理教育宪章》强调:“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素质教育的思想作为地理课程的总体指导思想,在《标准》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部分都得到了全面体现。高中地理课程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直接的、得天独厚的实践活动的平台,同时也指导着环境教育的进行。

2.主体性发展的自我环境教育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领域对人的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根本区别的教育范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其着力点在于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培养,其最高境界是超越性。[2]它摒弃了学生在传统教育中所处的客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和主体人格的完善,要求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完成对知识的实践性体认和主体性建构。[3]

编辑:刘公权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