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彩虹小学 > 【彩虹小学 · 教师风采】点亮信仰火种 培育时代新人——吴园老师先进教育事迹 | 咸阳彩虹小学“身边的榜样”系列报道(五)

【彩虹小学 · 教师风采】点亮信仰火种 培育时代新人——吴园老师先进教育事迹 | 咸阳彩虹小学“身边的榜样”系列报道(五)

2025年04月30日 08:10:45 访问量:25

点亮信仰火种

培育时代新人

— 咸阳彩虹小学 —


前言

在新时代强师建设的号角声中,彩虹小学以“校风、师风、学风”专项行动为契机,深耕“四有”好老师成长沃土。今日,让我们继续走近那些将教育家精神化为点滴行动的平凡师者,聆听吴园老师的育人事迹,感受教育的温暖与力量。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名言在咸阳彩虹小学的思政课堂上,被吴园老师写成了生动的育人注脚。她扎根三尺讲台,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滋养心灵的土壤,用爱与智慧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让思政教育既有温度,更有力量。

课堂如春雨:让道理照进生活



吴园老师的课,从来不是课本知识的“搬运”,而是把生活变成最好的教材。她带孩子们观察校园的花草,在露珠滚动的叶片上读懂“生命珍贵”;在《生活离不开规则》课上,通过排队、值日等小事,让学生明白“秩序是文明的起点”;讲《环境污染》时,她带着学生用废旧材料做手工,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口号变成看得见的行动。

有学生捡纸屑时,她会蹲下来夸:“你弯下腰的样子,像守护校园的小卫士。”班上孩子情绪低落,她就像妈妈一样轻声安慰:“慢慢来,老师陪你一起面对。”这些藏在日常生活里的教育智慧,让《中华民族一家亲》里的团结、《人无精神则不立 国无精神则不强》里的担当,都变成了学生能触摸、能感受的成长养分,真正实现了“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的融合。






教研似灯塔:携手点亮成长之路



作为道德法治备课组长,吴园老师总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她带着团队琢磨出“三环六步”备课法——集体备课定目标、分层设计顾差异、课后反馈抓实践,让每节课都经得起推敲。年轻教师王秀玲记得,吴老师手把手教她设计板书,一句一句打磨课堂语言:“板书不是写满黑板,是要像地图一样,让学生看清思维的路径。”在她的带领下,团队3次拿下校级“先进备课组”,成了学校教研的“标杆团队”。


她自己更是步履不停:区级“先进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思政课教学标兵,2023年,她的《弘扬劳动精神 培养时代新人》实践案例入选咸阳市“三百”提升活动优秀成果;2024年,她带着《中华民族一家亲》走进兄弟学校“同课异构”,把“让思政课活起来”的秘诀分享给更多老师,用行动诠释着“共享、共研、共进”的教风精神。




优秀作品


获奖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研修如活水:紧跟时代育新人



“思政课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潭活水。”吴园老师常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师的“六要”要求挂在嘴边。作为区里的兼职教研员和学校学科组长,她带着团队学习“大思政课”最新理念,把“社会大课堂”搬进教学设计——参观红色基地、开展校园调研、策划“我为社区提建议”活动,让思政课跟上时代的脚步。

她常说:“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我们得用新思维、新方法和他们对话。”于是,她把短视频、情景剧搬进课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理想”“奋斗”;组织教师们共读《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研讨中碰撞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新火花,让“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要求,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












德育如润土:无声处育品德之花



作为德育处干事,吴园老师相信“德育藏在细节里”。她每天巡查班级卫生,看到桌椅摆得整齐,就笑着说:“这样的教室,看着就像学生们干干净净的心灵。”每周抽查仪容仪表,发现有同学主动帮同伴整理红领巾,就悄悄记在“德育小账本”上,在周会上点名表扬。

她还带着学生把德育变成有趣的实践:楼顶种植园里,孩子们学会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劳动技能大比拼”中,大家懂得了“幸福要靠双手创造”;“书香满园”读书日活动里,经典诗词成了浸润心灵的养分。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努力,让“敬、静、净、竞”的校风,“勤奋、乐学、善思”的学风,都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思政课优秀教师

办公室的台灯常亮到深夜,手机里存着上百条学生的语音留言:“老师,今天我帮同学值日了!”,“老师,我懂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思!”这些琐碎的日常,是吴园老师最珍贵的“勋章”。

她总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就像等花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她用课堂连接生活,用教研带动成长,用研修紧跟时代,用德育滋养心灵,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融进了每一节思政课、每一次谈心、每一场活动里。她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是“三风”建设的践行者——用匠心守初心,以德行润童心,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照亮学生精神世界的那束光。





[END]





来源|科研处

编辑|冯慧珊

责任编辑|闫红

复审|王小艳

终审|史旭龙



编辑:刘一诺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