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2009年03月13日 20:37:52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592


历史教育要有效“服务人生”,就得在实践上做足赵亚夫先生一直强调的历史教育的两大主题——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就得把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历史教育终极追求的“北斗星”(终极取向),从而设想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的时间里,我们怎样在实践中逐步趋向它。这样的历史教育,既能“服务考试”,也能“服务人生”,二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对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有效的,而且对我们日后世界的生活将发挥效用,受益终生,有效一辈子。

 

         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不能说你的教学完全无效,毕竟你逼着我们死记硬背“历史”,兴许应试之助不小,“黄金屋”“颜如玉”亦寓焉,你视之为“有效教学”的所在,因此你表现得惟考是从,我们考不好,你便万分委屈,而且肆无忌惮:“再这样下去,你的前途必定完蛋!”你的课看似有“人”,其实基本无关学生的人心、人性、人生。因此在我们眼里,你充其量是位并不高明的校警。难道,你不懂得(克里希那穆提等人反复提示),人能够有效学习,是因为学习环境“没有恐惧”,是因为有“爱”,是因为“创造”?何况,尼采等人也振聋发聩地呐喊:“教育是对创造物的爱,是超出自爱的厚爱”。我们学生也是人,你做老师首先要目中有人呀。你想想,在一种无爱、少爱、没有创造、充满恐惧的教学环境里,我们除了失去自尊、自信、自觉(学习的原动力),还能求何有效?你纵费九牛,也是白忙活。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因为课改,你后来变得目中有人了,知道维护学生“自尊”的重要,不再随意训斥、吓唬我们,还想方设法讲好课,这太可喜了。可是你的课,总是“一讲到底”,讲的内容却非常枯燥,你“发放”的尽是课本知识,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它们并未因你的讲而变得活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自己看书呢。你知道吗?从孔子、苏格拉底,到布鲁纳、皮亚杰,无数老师(教育家)都深知“互动、参与、协商”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都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朋辈之间“交换彼此的视野”“了解彼此的思想”(此即交互主体性),实际上是视师生个个都是课程动态生成的活资源。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益于分享见解,择善而从,其不善者弃之。我们渴望自己在老师你的引领、指导、支持、帮助中,把学习变成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当然绝非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乱究、凑合),我们希望我们学习、成长、发展的需要(亦即课程标准的隐性依据)成为师生一切教学行为的共同主导,而不再“以教师为主导”,你不能置我们学习的需求和感受于不顾,撇开我们的“原动力”去一厢情愿地追寻什么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很庆幸,你毕竟是学过历史的,你很容易就理解了老师是“指导”而不再是“主导”的用意在于,老师目中时时处处必须有“人”(学生),你也知道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表现,你由此反而感到老师的作用不是下降了,而是更重要了。缘此,你开始停演独角戏,在“互动”“参与”“协商”(交互主体性)上寻求有效性,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对话,讨论,表演,游戏……五花八门,热热闹闹。可是,你组织互动,往往不得要领,有时把它变成了形式主义——历史课少了本该有的浓厚的历史味。问题在哪?追根究底,似乎主要在:一是缺乏思辨性,参与变成了“餐余”,索然无味;二是缺乏针对性,互动变成了“胡动”,无的放矢;三是缺乏批判性,协商变成了“懈墒”(贫瘠的土壤,凑合着比喻吧),不长思想。我们心里常常暗暗替你想,觉得你无论设置哪些环节、采用哪些方式,最好非要不可时才要,可要可不要时宁愿不要,其取舍的标准无非要看是否具备思辨性、针对性、批判性。你着迷于创造,却走了另一极端,互动太多,讲得太少,你忘了在历史课上,老师的“讲”不可或少,只要深度高度恰到好处,细心照顾到我们学习的差异、特点和效果,就行。创造性是什么?其实创造性,就是意味着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舍此,再新奇的教学方法,也难臻有效。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你很虚心地听取了我们的建议,意识到一方面学习的原动力来自学生,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原动力来自历史学(赵亚夫先生的观点)。由此,你开始不再滥用、而是审慎地选用教学方法,力求——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历史还给历史。这样做好啊,利于我们借助历史来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我以为此即“服务人生”)。我们发现你在偷偷地读书提高自己,从此你的课愈来愈有历史味,愈来愈有深度和思想,听你的课开始变成为一种享受。然而你由此变得自信过头到了近乎自负的程度,尽管你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意互动,但你却很强势,很咄咄逼人,你的观点几乎不容我们置喙,更不容反驳。你一边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一边又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你一方面帮助我们摆脱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痛苦,一方面又让我们陷入你一己的角度和观点的僵化。谁都知道,我们如何看历史,也就会如何看生活,而历史与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有效的历史教学的角度和观点绝不可封闭、单一、僵化,而应该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观点供我们学习、思考时做参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你让我们好生敬重!你不仅再一次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改变得从未像现在这么彻底。你参透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何以不可分割的真谛,你还建构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面一体”的整体历史观。呵,历史在“我们”的课堂———不啻是“你”一个人的课堂上,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有了丰富的多态性,也自然就有了我们人生可以参照的意义。试想,当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转化为我们日后的一种生活信念、一种工作方式、一种人生态度(这几天张汉林老师就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当我们从历史中形成的世界观(是什么)、价值观(我们认为什么才是应该的)、人生观(怎样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是丰富健全的而非片面歪曲的时侯,我们的历史教学才堪称升华成了真正能够“服务人生”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要有效“服务人生”,就得在实践上做足赵亚夫先生一直强调的历史教育的两大主题——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就得把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历史教育终极追求的“北斗星”(终极取向),从而设想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的时间里,我们怎样在实践中逐步趋向它。这样的历史教育,既能“服务考试”,也能“服务人生”,二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对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有效的,而且对我们日后世界的生活将发挥效用,受益终生,有效一辈子。

很抱歉,老师!我调皮捣蛋、说话尖酸、爱挑你的疵,与我一样的同学很多,你却一个都没有嫌弃,而是公平对待、爱护有加。这,本身就是一种新课程,本身就是一种“超出自爱的厚爱”。你最近说过,能够教育我们,你首先是从教育你自己开始的;现在我们也深知,人生的意义,也无疑开始于“认识自己、做好自己”。

谢谢你,老师!

编辑:王治国
上一篇:无尽的怀念
下一篇:我想给你们说(3)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