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我见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我见

2009年03月22日 16:22:18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498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我见

摘 要: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已慢慢普及。它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讨多媒体在教学的使用过程中显现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使它真正的为新课改服务。

关 键 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效率与效果的兼顾   形象思维与想象思维的兼顾

参考文献:《过犹不及——浅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卓越人社区--Joyren.cn/****)

正文:

    “新课程理念”这一概念已经提出很长一段时间了。与传统教学不同,它打破了我们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取充分关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三个维度:一、基本对于字词的把握;二、阅读能力的培养;三、也就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最高标准,即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理念感召之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方法的得当。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由开始的凤毛麟角到现在的渐渐普及,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一、它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比如:以前的语文辅导课我们一般都是讲练习册或听写、默写等。有了多媒体后,我就用它做了几个辅导课可以使用的相关课件,如:《满分作文修炼之语言篇》、《聊斋志异》等。它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根据时间补充很多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课外知识与阅读,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我认为,所有的文学与艺术及哲学、社会都是关系密切的。在寻找语文学习方面的材料制作课件时,我还将艺术与社会热点等方面联系起来,以来使学生达到语文教学的第三维度:能培养出较好的审美能力及能用正确的价值观评判社会热点现象等。这点多媒体帮了我很大的忙。实在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它,语文教学将怎样困难的实现大容量的课外延伸阅读等相关教学。

一、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将以前只可以来阅读的文章制作成内容丰富的课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视频和听音频等方式来更好的感知课文内容。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本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白求恩的事迹无法引起共鸣,所以我在讲这课的时候用白求恩的相关事迹介绍视频文件导入,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先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下面对于文章主题的把握做了一个较好的铺垫。并且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展示了几篇课外延伸的议论文,用以与原文的比较,使学生以文本为桥梁对议论文文体知识进行训练、掌握。

二、它在丰富我们课堂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许多原本需要书写的内容可以用展板的形式很快过完,使课堂教学环节更紧凑。

    虽然多媒体的使用是对于传统教学的重大突破,但是不可避免的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重视先进手段,轻视先进理念。
   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追求辅助教学的表面热闹,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有时为了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新授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缺少了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尽管教学内容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存有明显不足,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使用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形而上学,多媒体成了花架子。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自己的一种教学工具,选用的辅助媒体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势媒体,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很好的处理,就没有必要非得使用媒体。
二、课件成为“主体”,教师变向“电灌”。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外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内因。同时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权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控。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这时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学生则静静囫囵吞枣,“全盘”接受,食而不化。更有甚者,教师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话筒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语文课变成了“放映课”。这就容易加大课堂内容,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去反思、创造了。
三、着眼教学速度,忽略课堂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
    例如,在教需要景、物等直观性内容较多的课文时,我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制作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既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也淡化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
    并且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而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完整地做笔记,则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果传输知识的时间短于学生对其感知的时间,则是节奏过快,会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从而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节奏过慢会造成学生的情绪涣散,由于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在知识的迁移,运用方面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把大量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注重外表,忽略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速度适中,注重课堂实效,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四、视听代替朗读,形象限制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兴趣,于是很多老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我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对鲁达与郑屠厮打这一处的描写很精彩。小说在文字上运用了多处视觉、听觉处理手法,使打架变得很“热闹”。可在多媒体课件上,当读到这一段时,我们如果只用《水浒传》电视剧视频节选直接给出图像,这反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局限。借助影视画面,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少有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我们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也就是说,凭借影视画面以更直接地领悟语言大师是怎样以典范、优雅的语言来表述“这样的”一些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而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此外,有了多媒体,老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光看不练假把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具象(形象)”与“抽象(语词)”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性地展示这两种语言中介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地以影视语言替代文字语言。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总之,结合以上对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优劣,我认为: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优点,使它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咸阳彩虹中学:王纳
2009--3--22





编辑:王纳
上一篇:教师是什么
下一篇:地理二轮复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