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新教材处理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内容改革的陈述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现状的偏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的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特点,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我就谈谈自己对新教材处理方法的看法。
一、 放弃旧的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观念,加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旧教材对内容的编排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例如:碱金属元素、氧族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都编排一章,而且编排时先讲典型元素的知识,再讲本族元素知识,这样很好的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新教材把元素知识分散在各个章节,例如:将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分散在金属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等章节,知识看起来比较凌乱。虽然新教材对知识的编排体系没有旧教材系统,但是,新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对知识会不断完善,最后达到对知识进行整理。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是活的,可以学以致用。和旧的编排方式比起来,新教材的编排方式更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一时还改变不了旧的教学观念,为了体现知识的完整性,他们撇开新教材仍旧按照旧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应特别注意,你的这种教法只能是培养书呆子型人才,改变这种教法势在必行。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知识不断总结、归纳、完善,形成完整体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 重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科学探究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科学探究这部分很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就代替学生完成了实验。这些教师这样做的确节约了很多时间,但是他们却放弃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即便成绩很优秀,但也只能算作高分低能。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科学探究这部分,要多给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究的机会。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我做了一个小尝试,再讲氢氧化铝的性质时,在四班我代替学生完成了实验,课堂上学生反映很平淡,只是一味的听、记,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不到喜悦和疑问。在三班和五班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非常活跃,
完成实验之后他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通过这个小小的尝试说明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做一个幕后导演和主持人。
三、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能力评价的一个方面就是自学能力,新教材中编排了很多“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内容不重要,考试一般不考,因此,这些内容课堂上从不涉及,实际上这种做法和新课程的初衷相违背,新课程要求改变被动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视野”、“科学史话”来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刚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和讨论,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学习的盲目性。一段时间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和讨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学生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归纳知识、整理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也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不断摸索,使我们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