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嚼碎古诗 备战高考

嚼碎古诗 备战高考

2009年03月05日 20:27:05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472


嚼碎古诗 备战高考

尽管高考对古诗鉴赏只求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方面作浅易、概要的分析,“就诗论诗”,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问题。但是,诗歌语言反对直白,提倡幽微。加上同学们对它的兴趣和接触非常有限。因此,同学们临场常常遭遇两大得分障碍:读不懂诗,不会表达。

 

 

 

    一、读不懂怎么办

 

 

 

    1. 揣摩诗歌的题目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2. 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两种方式又往往混用。

 

    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3. 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

 

    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例如:2005年广州二模题所选的两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

 

    从考题题干“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此外,作者背景特点、诗歌注解也对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二、不会表达怎么办

 

 

 

    表达是信息的输出活动,是理解的外化。临场要能顺畅表达,心中不仅要存货,而且还要会取货。

 

    1. 搜索鉴赏的对应术语

 

    鉴赏术语内容庞杂,临场打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语的通道:如果鉴赏描写方式,就搜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果鉴赏修辞手法,就搜索对我、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如果鉴赏内容主旨,就搜索托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如果鉴赏思想感情,就搜索哀怨忧愁、离愁别恨、激愤憎恶、怀乡思亲、壮志未酬等。

 

    2. 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

 

    题干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艺术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如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题干中如果没有明确提出鉴赏某种手法,先准确找出来,然后同上。

 

    此外,还要活用一些答题格式:先观点后理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等。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采取先观点后理由的格式答题:是写“游子思归乡”的。因为一、二句写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写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表现了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的愁苦之情。

 

    3. 利用“三句到位法”

 

    对需要结合诗句分析赏析的考题,笔者根据近几年高考出题的特点及规律,总结出答题“三句到位法”,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心中明白却表达不出的困惑。“三句到位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第三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句到位法”的依据是:鉴赏不能脱离原诗,出题人拟题都要针对具有可考性的特殊现象,任何特殊现象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主旨情感。

 

    例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利用“三句到位法”:(①引诗释义)诗人登楼“引望”,看到“野水”、“孤舟”、“荒村”、“断霭”等景物,想起家乡。(②指明特殊)触景生情,并在“沉思”中显然产生了自己就在故乡的错觉,可是一醒悟,发现自己却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前后感情急剧变化。(③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突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编辑:白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