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浅谈社会生活变化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浅谈社会生活变化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2009年03月22日 21:03:28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542


浅谈社会生活变化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从社会发展来看,教学同其它事物一样,需要创新和改革,教学改革成为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它反映了人们在新的社会发展现状下,渴望接受一种全新教学的要求。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变化,势必也推动着中学地理教学发生变化。

一、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对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深刻地改变着当今的中国社会,大量农村生活的人群进入城市,城市生活将逐渐成为社会主导,有许多事物将成为历史,并随之消失;同时也产生着许多新的地理现象。但有许多事物是不可能消失的,只是被边缘化,原本是常识性的知识,逐渐远离了人们,变成了专门性知识。某些曾经是地理常识的内容需要专门教学。

比如,工业化使人们对农业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感性认识日益缺乏,许多农业常识已经不再是常识了。所以,地理教学内容需要增加农作物的辨认、农活的流程等农业基础知识。课本中有关“水稻种植业为劳动密集型农业”的概念,学生就很难理解;必须增加一些基本常识,如早稻与晚稻收播季节,展示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和收割等流程,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水稻生产投入最大的是劳动力。那么,曾经作为教学一部分的学军、学工、学农形式,是否可以考虑重新作为教学内容?

从前属于个别的现象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被普遍关注;这些内容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加以及时的补充。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效区农业和园艺这一农业类型迅速发展;还有城市化与环境变化,小区建设与阳光的获得等。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现象,就具有现实意义。

二、社会生活联系的变化对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影响

当今社会生活联系方式,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电子信息网络;电子银行、电子购物、电子通讯、信息查询等各种新兴事物的产生,世界范围的媒体开放度和资料上传自由度的加大,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不断更新的素材资源。随着学校电脑硬件配备的完善、城市家庭电脑的普及,老师布置的自主作业,可以将网络资源作为基础。

但在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中,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地理教师的关注:一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判别;二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网络资源具有两重性,上述两个问题要是处理不好,那网络就不能称为资源,而是一种“灾害”。

三、社会生活重大事件的发生对中学地理观念的影响

重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和个人的冲击巨大,会持久地影响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促使人们重新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影响社会关系。在媒体空前发达和自由的今天,我们接触的重大事件会更多、更快、更直接。普通百姓都知道的东西,地理课堂不能忽视甚至漠视,应该及时引进课堂,从地理角度来分析阐述,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印度洋海啸、“非典型性肺炎”和“禽流感”的发生、吉林化工厂爆炸引发的污染和工业安全、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911”事件、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5.12汶川大地震等等,都冲击着学生的地理理念。我曾经课堂上布置过一个有关“5.12汶川大地震”的自主学习题目,从学生的回答中,就有多种心理反应,最普遍的是两种:一是要关注人类,体现了一种责任心;另一种是恐惧而迷茫,大有世界末日的感觉。后一种反应,显然不能让其“自主”发展,需要及时加以引导。

四、社会生活视野的扩展对中学地理视野的影响

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个教育视野的问题,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学地理教育的视野不能仅体现于教材,更多应体现于教师、学生和社会,是三者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广义的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在加深,交往的地域范围也在扩大,人们的视野也就随之扩大和变化,也有了新概念的不断产生或引进,这些都影响着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着眼点。

比如“城市绿地与大树搬家”就存在着一个地理视野问题。大城市为改善环境而扩大绿化面积,出现了到落后农村去花钱挖树移栽的现象。简单地看,城市的环境迅速改善了,农村收入也提高了;但换一个角度来分析,这种行为给农村带来的好处,远不如由于损失的大树所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掠夺型经济的出现就是因为缺少面向未来的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的地理课堂所面临的学生视野在变宽,他们会用新的视野来审视中学地理课堂。我对所任教的几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没有出省旅游过的同学很少,大多同学都多次到过省内外旅游,甚至有一些同学还出国旅游,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课堂教学的要求显然要提高;有条件的老师,也应该多出去走走;不具备条件的,起码得用扩大阅读来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视野。

五、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中学地理学习方式的影响

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某一方法好与不好,适合学生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学习方式的选择不是强加的,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我上高中时,在一所农村中学上学,当时的经济没有现在发达,我们的生活方式很简单,知识面也很窄,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基本上是“接受型”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如痴如醉地聆听获取知识。而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需求的变化,加上“长假”的施行,假期的出行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与学习方式,对于现在学生来说“感受型”的学习方式便自然得到运用。可让学生将假期出行时所拍摄的照片做成幻灯片,并将对某一地域的感受写成文字,选择几个典型的在课堂进行展示并讲解,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得到相互交流和学习,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境界。

编辑:刘公权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