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浅谈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同时,备课也是一个教师再提高的过程。要想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那么,如何备课呢?
我认为备课需分四个阶段:
一、 教师个人提前一周备好课。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提前备课,教师才可能有酝酿的机会和修改的余地,才能避免因偶然事件造成措手不及的现象,教学才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这个阶段对教师来说最为繁重,也最为关键。
要备好课,我认为:首先要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概念和原理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教学符号,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中哪个字、句、符号最为重要?例题目的何在,解答思路方法是什么?要点是什么?解答方法是否惟一,是否最好,还有没有更好的?要做哪些练习,通过练习想让学生掌握哪些方法?等等。在备课时都要认真考虑,逐个研究。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剖析和重新组织,把整个内容处理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链,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关。
其次是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例如,哪些新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的把握教学起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外,还要备教法。教法有多种形式,采取什么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程度、高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的区别、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类型课的需要而定。应提倡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反对“填鸭式教学法”。
二、备课小组集体备课,集思广义。
每周二下午数学组教研活动,按照集体备课要求每周都有备课内容,中心发言人。一开始由中心发言人谈他对此知识的处理方法及教学设计。然后,小组其他成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决定对教材的处理方案。小组讨论最多的是,该部分内容的课时分配问题,深度、广度如何把握问题,是否应该增补内容,等等。
三、教师对之前的教学设计加以修改。
集体的智慧是不容怀疑的。每次讨论完后,我都会有收获。我的教学思路更加明朗起来,之前的疑惑也解开了。对于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加以补充,自己处理不妥的地方加以修改。实践证明:这样备出来的课,深入、透彻,学生容易接受。
四、课后备课。上一次课下来,教师对教学效果都会有感觉的,有时这种感觉比较深刻,有必要反思一下,趁上完课感受,记忆最深刻的时候及时加以分析。如为什么某种解法没有预料到?为什么思维不能和学生同步?这什么分析问题时而导致失控等等。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流程的回顾,搞清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考虑补救措施。从中吸取教训,总结规律,写出简要贴切的课后小结,作为信息进行储备,才算完成备课工作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积累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才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以上就是我对备课的几点粗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