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阅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重中之重,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多少受传统教学法教学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让有效导入,有效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有效训练、扩大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形成一套科学的阅读教学习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高考试卷中阅读的分值占很大比例。高中英语阅读课一直倍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和应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相当多的教师关注的是词汇和句子结构;教学的重点往往集中于词义的解释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上。其实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其目的是不仅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重视和思索。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著名学者
阅读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一个信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图像也可),通过阅读过程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头脑经过接收分析和猜想,把信息恢复过来,这就是阅读理解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对阅读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的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活动的任务是扩大输入、阅读欣赏;这类活动以读为主。可配少量题目,可以检查对教材的一般理解程度。另一类活动的任务是针对性地训练阅读技巧。这些技巧包括预测所读内容、抓主题大意、抓特定细节、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推断隐含意义、辨识语段过程等。对于这一类以专项训练为目的的活动,应提供训练性的题目,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使用某项阅读技巧。当然,阅读还受习惯、心理、技能、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以往我们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其一、忽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阅读的过程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经历,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也由于学习的方法和阅读习惯、兴趣等存在着差别,使阅读理解实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虽不一定能一目十行,起码也一目一行或一目数行。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2、过份重视细节,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往往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篇文章读完,读者能够讲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但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他却一无所知。3、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学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词或陌生词组,就急不可待地翻字典,这看来好像很认真很勤奋,其实这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 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坏习惯一味地迁就,造成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有效制止。
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的甚至把阅读当课外阅读上,勾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三、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其四、英语阅读教学量过少。阅读仅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训练,忽视课本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是用联系代替复习,再就是读过了就算学过了,学过了就等于学好了。还有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部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其五、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第一.课堂教学要形成习惯。习惯往往决定行动,习惯的力量真是不可低估,一旦形成,想改是相当难的。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习惯的力量,我们总要看眼已经停了摆的钟,似乎他还在走。”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的确如此,我们身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去获取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应该看到在争取教育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其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习惯能培养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性格。“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教师的事业也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第二. 研究学生。只有研究学生,才能更好的研究教材。看看今天将讲的阅读是否适合学生,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
第四、采用语篇教学法。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须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而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
第五、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实际上,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提问不能无的放失,随意发问,必须有精心设计明确的针对性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后两种问题需要学生的高层次的阅读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断型的问题,
最后。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阅读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比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型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课外阅读。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最终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音、电视、报刊、杂志等,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
总之,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应该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让有效导入,有效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有效训练、扩大课外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并能持之以恒。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