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中生存在“教育荒废倾向”(报刊摘抄)
3月24日光明日报刊载王庆环文章,认为中国高中生存在“教育荒废倾向”,其主要观点如下:
1、 我们的落脚点更多落在抓成绩上,而诸如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养成、生活技能的培养都很不足,有些甚至被荒废了。
2、 “知行分离”成最明显症状:春天是美丽的,但只是书本上的;健康是重要的,但只是观念上的。身体不好,品德不好,对考上大学没什么妨碍,所以这些东西尽可以处于荒废状态。
3、 过重的学习负担挤压了孩子们的闲暇生活,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甚至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伤害。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寻求适度学习负担与学生全面发展间的平衡,而解决之道在于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4、 素质教育需要得到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中国的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像是“克隆人”,他们和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像是窜通好了似的:“别看电视,别上网,快写作业。不好好学习,就不能上好学校,不上好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得喝西北风。”孩子们说,“妈妈烦透了,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她说什么。”所以,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专家孙云晓认为,“中国父母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但却关心不到点子上,他们往往只关心学习、吃、喝问题,而孩子真正需要关心的同伴交往、异性交往等问题,往往是他们考虑较少的。另外,中国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席的现象,这对男孩子的成长尤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