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考点预测----农业
【考纲解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的类型、特点、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特点
3.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命题方向一】:农业生产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该考点无论分值还是比重所占份额都较大,其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以地理环境差异为背景,考察农业生产的同时,可以多点兼顾,综合考查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近年来,该内容的命题方向主要集中于:
(1)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察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选择因素
(2)通过给定材料,考察区域农业发展状况,如:农作物种类、区位因素、耕作制度等
(3)不同农业地域的区位对比,是近年高考考题的常见考查方式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材料、图表形式呈现,注意因果联系,多角度进行考察。
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等内容的考察,并关注我国、世界的粮食生产、粮食问题。
【真题回放】:
一、(08,山东)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有建沿江高速公路?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答案】(1)西南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水热资源丰富。A,B,C三省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教小(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4)泥沙淤积造成的潮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人潮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人潮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二、(08,南昌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东北平原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近年来,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2006年世界主要粮食供需情况表:
|
谷物(亿kg) |
小麦(亿kg) |
稻谷(亿kg) |
玉米(亿kg) | |
供给 |
2005年 |
2425.16 |
772.38 |
496.15 |
823.27 |
2006年 |
2379.49 |
742.38 |
495.51 |
831.60 | |
需求 |
2005年 |
2030.07 |
624.50 |
414.68 |
706.60 |
2006年 |
2056.13 |
621.17 |
417.60 |
720.10 | |
产量 |
2005年 |
2017.11 |
621.16 |
418.00 |
710.00 |
2006年 |
1984.39 |
594.50 |
415.05 |
694.20 |
材料三:东北平原某地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
|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区位因素是: 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土地区位优势 。
(2)阅读材料二,分析世界粮食产量变化趋势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世界粮食需求增加 B.世界粮食价格上升
C.世界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 D.世界人口增加
(3)2005年至2006年世界粮食贸易中,玉米价格增长幅度最大,变化的最大原因是生物燃料消耗大量玉米,分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
(4)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材料三中的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答案】(1)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土地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分布广)(2)产量下
降 C(3)石油价格上涨,利用玉米生产乙醇汽油(4)①缓和饲料、肥料、燃料的矛盾,
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②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③
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
三、(08,西安交大附中模拟)
保护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
|
A地区 |
B地区 |
C地区 | |
经纬度 |
103°E, 41°N |
117°E, 38°N |
114°E, 26°N | |
海拔高度 |
1000—1500米 |
3—5米 |
500—800米 | |
面积 |
5000km2 |
8100km2 |
20000km2 | |
气候 要素 |
1月均温 |
-17℃ |
-6℃ |
6℃ |
7月均温 |
26℃ |
27℃ |
28℃ | |
年降水量 |
120mm |
600mm |
1350mm | |
7—8月降水 |
92mm |
452mm |
181mm | |
4—6月降水 |
12mm |
27mm |
853mm | |
森林覆盖率 |
3% |
12% |
42% | |
人口密度 |
12人/km2 |
278人/km2 |
103人/km2 |
(1)从气候方面分析,A地区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及其形成原因。
(2)从土壤方面分析,B地区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及其形成原因。
(3)从保护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你认为C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干旱缺水 距海洋远和地形阻挡 ,导致夏季风不能达到。
(2)土壤盐碱化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响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春旱蒸发强烈或不合理的灌溉,缺乏排水系统,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淋盐,秋季返盐。
(3)①改良红壤 ②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渔各业 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良性生态循环。③对山区优势资源的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增加农业的附加值。
【预测2009】:
(1)中外典型农业地域的对比分析仍是考察的热点
(2)我国的农业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3)以区域图或文字图的形式提供信息,考察某地发展某一农作物生产的区位条件,评价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可行性。
(4)以时事热点事件为切入点,如“09两会”,引发对农业、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的考察。
【模拟演练】:
1.近年来, 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
A. 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B.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C. 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支出能够缩小城乡差距
D. 发展农业吸纳劳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连续几年下发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表明: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③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农业决定了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5 我国全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概图 |
D |
等年土地生产潜力线 |
450 |
120° |
110° |
100° |
35° |
30° |
Ⅰ﹥3 Ⅱ2~3 Ⅲ1~2 Ⅳ﹤1千万吨 图14 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量图 |
Ⅱ |
Ⅱ |
Ⅱ |
Ⅱ |
Ⅲ |
Ⅲ |
Ⅲ |
Ⅲ |
Ⅲ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Ⅰ |
Ⅰ |
Ⅰ |
Ⅰ |
C |
B |
A |
图16 最近十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亿吨)
|
图17 |
(1) 图14中各省级行政区中,粮食产量最高的有_______、(填省区简称)、川和苏。
(2) 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图1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比较A、B两省粮食生产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 近年来,在C省出现了大批速冻食品生产厂,产品销往全国。试分析在C省发展这类企业的有利条件 (至少答出3点)。
(5) 试分析在图2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
(6) 根据材料分析1998年-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的原因。
(7)就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4.读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
(1)A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按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简述其主要原因。
(2)目前,A地区成为我国主要优质奶源基地,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简述该地区乳品加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
5.面对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
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附图甲和乙)
(1)图甲为我国北方某城效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 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市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贵州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州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4)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34′N地区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图乙的草图。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a在一年中需不断调整。冬至日,倾角的大小应为 。
6.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8年10月12日)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袭击欧洲。美联社数据显示,欧洲的冰岛金融业如今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这大致相当于每名冰岛公民身负43.2万美元债务。庞大的金融链条是拖垮冰岛经济的罪魁祸首。冰岛总理哈尔德坦言本国面临“国家破产”危机,他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材料二】:两岛屿图
|
(1).按岛屿成因划分,甲岛属于____________岛,乙岛属于_____________岛。分析乙岛降水量分布特点及成因。
(2).为应对金融风暴,冰岛总理提出了“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的建议。请从
冰岛自然地理环境分析该建议提出的依据。
参考答案
1. C
2. C
3.(1) 鲁 豫 (2)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3)A河北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浙江省 主要原因是浙江省的水热条件优于河北省 A河北省粮食产量高于B浙江省 主要原因是河北省的粮食种植面积大于浙江省;河北省和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和水稻,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差异。(4)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 (5)海拔自东向西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热量减少 (6)自然灾害频繁,粮食收购价格低,农业生产投入高、农业负担过高,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差,粮食播种面积减少。(7)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粮食安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粮食问题从总体上主要依靠自己解决,但也要充分利用国外市场。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耕种面积;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我国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完善粮食储备制度,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地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投入,加强农业摹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提高资源产出率;防止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广辟门路,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工农协调、城乡结合,资源合理利用,经营产业化、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充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对低收入阶层等特殊群体的粮食保障等为手段,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4.(1)游牧业;降水较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强,鼠害猖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采矿和交通建设的不合理等。(2)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地形平坦,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临近辽中南和京津塘工业区,市场广阔;有铁路、公路相同,交通便捷;包装冷藏等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等。
5.(1)棚内空气上升并从门上部出来,棚外空气从门底部进入棚内。(2)热量(或温度、气温)。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温室被地面吸收;温室内的气体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温室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保温作用。(3)B (4)62°
6.(1)火山岛 火山岛 特点:东北部降水多,西南部降水少。受东北信风控制,东北部
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南部为背风坡少雨(2)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北大西洋暖流与冰岛
寒流交汇,(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冰岛土地面积狭小,火山岩分布广,耕地少;主要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不高,热量不足 不利于粮食生产,粮食依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