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原创)
作者:马琳
上海才女张爱玲是个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的文亦如她的题名:《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她的小说仿佛座在古老民宅里,在燎绕的烟雾中,倾听作者细述十里洋场上红男绿女的是非传闻与哀苦酸甜。读她的作品,你可以从中触摸到颜色、气味、声音、乃至人的肮脏与无奈,大奸小坏的无聊。她喜欢从细小的地方展示人心的丰富和叵测。她的《传奇》、《流言》在为四十年代文学的辉煌。五十年代初,张爱玲辗转香港,定居美国,之后是久久的沉寂。隔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翻开张爱玲的书,依然让人怦然心动。就象张爱玲自己所说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落下去,三十年前的故事却还没有完。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名字人们并不熟悉。一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也并不提到她。一个在新中国名不经传的女作家,在海外有很高的声誉,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她笔下的世界“忘却了时代,也被那个时代忘却了”。但作为社会生活的艺术家,难免要受到社会因素影响。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更与作家的个性、家庭、生活经历有关。富裕优越的童年、灰色的的少年、中西合璧的文化渗透……。这一切凝聚成她独特的生活体验。她怀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去认识现实、关照生活、剖析人性,形成了她独特自省的个性。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类似鸳鸯蝴蝶派的题材特点。第二部分、区别于鸳鸯蝴蝶派的主题特点。第三部分、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特点。第三部分、没有挣脱的形象特点。第五部分、良莠不齐的艺术特点。
(一)
张爱玲1952年离开大陆,在香港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在美国定居,从这方面看她是个华裔作家。但是,张爱玲短篇小说创作主要时间是上海被日本占领之后的43——45年,所以就这点看她又属于我们习惯称为“孤岛”时期以后的作家。
张爱玲小说的生活面是比较狭窄的。十几篇作品,要么写男女之情,要么写没落家庭,要么写上海沦陷区的城巿生活。三种题材在一篇小说有时交叉出现,而每一篇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恋爱和婚姻的内容。她说“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体材上的这些特点,使她的小说类似于鸳鸯蝴蝶派。
张爱玲的第一个短篇集取名为《传奇》,其实包含着这么一个事实:她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传奇志怪的说故事的传统。而片面追求怪异的倾向,又不能排斥鸳鸯蝴蝶派趣味主义艺术主题的影响。因为新婚妻子把正常的生活视为禽兽行为,在新婚之夜禽家出走,结果闹的满城风雨。女学生许小寒和父亲之间产生了不正当的爱情,父亲只好离家出走,以解除家庭危机(《心经》)。把除了怪异之外并没有什么意义的故事写进小说,我们不难看出她受到鸳鸯蝴蝶派的影响.。
以一种特有的细腻去体察生活,把握人物,是一般女作家共有的禀性,从刻画人物这方面看,张爱玲既学习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表现方法,借助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反映细微的心理。以于象西方小说那样,对人物的内心作直接的剖析。不同的是,她在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往往流露出对性心理的特殊需要兴趣。她象一个偷窥者那样,津津有味地玩赏她笔下的人物种种的猥琐心理,她写佟振保第一次见到娇蕊,娇蕊手上的肥皂沫子溅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上就有一种紧缩的感觉,象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的小说尽管并不沉溺于肉的描写,但也象鸳鸯蝴蝶派小说那样,对人物正常和不正常的心理津津乐道。“许多吱吱喳喳的肉的喜悦突然静了下来,只剩下一种苍凉的安宁、几乎没有感情的一种满足。”(《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在她的小说中,既有作家洞察人生的深沉目光,也流露出下三流的女人的浅薄庸俗。但是从总的主题来看,张爱玲并不是一个鸳鸯蝴蝶派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