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笑话吧。是我在《广州日报》看到的一个关于“诸子百家”的笑话。
一次语文考试,试卷上列有一道题:请任意举出几位诸子百家的名称(至少三位)。
甲生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他平时太贪玩,根本不用功读书,这道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题目他却答不出来。可他不甘心,沉思了片刻,便胡乱地填上:酒井法子、松隆子、常盘贵子。
老师阅卷后暴怒,在课堂上质问甲生:“你……你是怎么填的?你难道连‘老子’是谁都不知道吗?”
甲生心想:老师今天怎么当着众同学的面说起脏话来了?
甲生支吾道:“老……老师……您……您不能说话带‘脏字’呀!”
甲生这个“脏”字吐得不甚清楚,于是又引来了老师的误会。
老师道:“对嘛。你不是知道庄子吗?为什么不填上去呢?瞧瞧你写的是些什么东西?酒井法子也来了,你上课时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问你,这话是谁说的?”
甲生战栗道:“老师,我……我……‘控制’不住自己,才瞎填的,对不起!”
老师这回又听错了。
老师道:“瞧,孔子你不也知道吗?你是不是故意乱填来气老师的?”
甲生申辩道:“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我是草包一个,肚子里就那点‘墨汁’嘛!”
老师脸色气得煞白:“什么,你连墨子都知道?不用说了,肯定是故意跟老师捣乱的,给我把《孟子二章》抄五百遍。”
甲生抽噎道:“老师,有没有折中点的惩罚方式呀?”
老师轻笑道:“要想免去处罚,除非你能一口气说出十位诸子百家的名称。”
甲生脑子转了转——砍头不要紧,只要不抄书;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索性就豁出去了!于是低头朝身后打量了一番后道:“嗯……嗯,有了,帽子、裤子、鞋子、袜子,还有椅子、桌子、凳子,还有赤木晴子,还有……还有……嘿嘿,樱桃小丸子!”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虽然是笑话,有点夸张,但是现在学生对“诸子百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确实不容乐观。普及传统文化教育,实在很迫切。
什么叫文化?什么叫人文?泛娱乐、恶搞、娱乐至死,那不是文化,那叫垃圾。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化里面一定有对人生活的渴望、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对人类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对人心不古的忧患等,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式的放纵和“生又何欢死又何苦”的局促。如今,什么都可以披上文化的外衣,什么食文化、酒文化、快活文化、休闲文化、潇洒文化、开会文化、考察文化,等等。其实,那并非文化,充其量是速食文化,是文化的垃圾堆放处,如此而已。
《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连自己最优秀文化都不了解,却对美国梦八队的球星和娱乐圈的八卦如数家珍,无论如何让人都笑不出来的。佛教中有一个“梓中宝藏”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在自家房下的地窖里藏了很多无价之宝,心想万一某天家道中落,子孙后代凭着这些财宝还能复兴祖业。许多年后的一天,这座年久失修的宅子突然失火,屋毁梁倾,子孙们弃屋而逃,流落他乡。因为他们不知道,废墟之下,藏着祖宗留下来的传世宝物。
中国的好东西,老祖宗那里多得是,可惜后人没有好好地继承。
就在我们忽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的时候,孔子却在世界各地日益“走红”。中国文化正日益展现出它历久弥新的魅力。国学大师梁漱溟早就说过,“孔子学说的真价值,就在他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他断定,现在的西洋人要失败在中国人面前!这是因为,西洋人“对物的问题有办法,而对自己则无办法”。中国最高学问与印度最高学问,是让智慧回到自己的生命中,使生命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西洋人学术虽很发达,可是都系智慧外用的结果。认为“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重光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