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
美国纽约唐人街有一家酒店,刚开张的时候生意挺好,但不久后就开始下滑。酒店老板为此伤透了脑筋:硬件设施、菜肴质量、员工队伍都无可挑剔,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一天,一位富翁邀请了几位朋友在这家酒店用餐,酒店老板受宠若惊。为表示敬意,频频上前敬酒,使出浑身解数与富翁套近乎。这时,在餐厅的另一边,一位很普通的小伙子却在暗暗观察老板的一举一动。他是新来的服务员。当客人离开后,小伙子叫住了老板:“我敢肯定,刚才你送到门口的那位客人再也不会来了。”小伙子说。
老板听后,以为他是个故作神秘、没事爱乱讲话的人,就开玩笑说:“如果一个月内他真的不来了,我立刻请你做主管。”
那个富翁果真再也没来,而且酒店的生意越来越差,老板甚至产生了把酒店转让出去的念头。这时他想起小伙子,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兑现了对小伙子的承诺。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板只是暗中观察,他发现那个小伙子对任何人都只是微微一笑,从不向客人敬酒。但他发现,他们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一天,老板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小伙子问他:“你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
“简直就是小儿科的问题,当然是尽量满面足客人的需要呀。”老板说。“说得很对。但是你有没有去想过,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而你们只知道客人需要什么,却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么。”
“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老板懵住了,说实话,他真的还没去想过客人不需要什么。
“当然,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小伙子说,“你一见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断去敬酒,但是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来吃饭,是参加他们自己的聚会,而不是来接受你的敬酒。你的敬酒实际上是在打扰他们做自己的事情。还有,同一宴席上,有主次之宾,在不断向主宾敬酒的同时,其实你也在向同一桌上的其他宾客做暗示:我不在乎你们。这也绝不是他们所需要的。另外,在你对某一桌上的宾客敬酒的同时,更是对其他桌子上宾客的一种不平等的对待,他们会想:难道他们是客人,我们就不是客人了?这样的感觉同样是别人所不需要的。你在无意识当中给了顾客这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感觉,足以让他们对你的酒店产生反感,这就是导致你的生意每况愈下的原因!”
老板听后茅塞顿开。二十年以后,他的酒店在全美国都开设了分店。而当年那位小伙子,就是如今被誉为华人中最顶尖的成功学专家、全亚洲最顶尖的演说家、国际上继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第四代励志成功学大师,也是世界华人中唯一一位国际级励志成功学大师陈安之。
读完这则故事,我忽然觉得茅塞顿开,感慨万千。想想平常的40分钟课堂吧,我们总喜欢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甚至下课的铃声响了还意犹未尽。下课后还为自己完美的课堂结构“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步步为营分析问题——画龙点睛解决问题”暗暗得意,而“举一反三应用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就留在课外了。其实,有许多问题学生们早就能够敞开思想的翅膀一针见血理解并解决了,他们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就在我们自以为是的“循循善诱”中,他们一个个等得花儿都谢了。
每每当我们怕学生学不会、理解不好,而一遍遍示范、一遍遍讲解时,不正像酒店老板对客人“照顾”太多吗?结果,学生非但没有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反倒因为我们的喋喋不休而“敬而远之”了。
高三了,高考的脚步日益临近,在学生的脑海中“点击率”最高的词语就是高考,他们也早已被这个词语压得透不过气来,而家长和我们还天天敲警钟,时时去提醒,不断给他们脆弱的心灵上施加压力,给他们本已沉重无比的思想上添砖加瓦,我们是否想过他们的感受?
学生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了解学生的“不需要”和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样重要。不要强迫学生接受他们“不需要”的东西,这样,校园才能成为他们的乐园,知识才能成为他们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