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大气知识与高考题

大气知识与高考题

2009年03月13日 08:59:39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491

大气知识与高考题

 

                                彩虹中学   卞西明

解读2009年高考地理大纲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地理考纲相对于去年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大家拿到考纲之后,要关注的事情是考纲的内容究竟有哪些,概括起来一般考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就是它会告诉我们考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地理的考试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是和政治、历史融合在一起,以文综的形式出现。

 第二,围绕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划定相应学科的知识考点,就是知识范围。这实际上是考生用得最多的地方。就地理而言,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地球地图。二,自然地理。三,人文地理。四,区域地理。

 第一部分地球地图部分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的整体运动规律,同时,研究地理的重要学习工具 --地图。第二部分自然地理,主要是围绕重要的四大圈层,研究动态的规律。

第三部分人文地理,主要是围绕人类的基本生活,衣食住行,从区位要素的角度研究各种人类活动。最后区域地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部分,它是把世界上各个区域划定下来之后,让同学们去研究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的规律如何。这是考纲的第二部分。第四部分内容就是考纲会给大家明确考试的试题格式、分值,这样可以使大家根据考纲当中的一些现成的,或者过去考过的题你就知道大致的题型是什么,这样考试当中就不会紧张,所以关注考纲还是重要的,但是今年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附:2009年文综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大气部分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6)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

7)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气候特征

大气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大气运动(等压线图的应用分析);(2)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分析。

三、大气知识与高考题

经历了2000年以来的数年高考,分析总结以后感想很多,尤为值得我们共同关注之一的就是大气知识在高考题的地位突出。就这一问题或现象想和同行们进行共同探讨、交流。

下面我重点以陕西省采用的高考文综题来分析,同时全国其他文综高考题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1回顾历年高考文综题。

 

高考文综题

 

大气知识题(分数)

 

与大气知识相关题(分数)

大气知识分值

 

约占地理总分比例

2008

36题,(2)(7分)

39题,(18分)

1-2题(8分)

36题(3) (6分)

39

100

39

2007

4—5题,   8

37题,(2)(3)(4)(15分)

8、9、10、11           16分)

36题,(5分)

40题,(7分)

51

100

51

 

2006

3---6题 ;   (12分)

36题 ; (26分)

1---2题      (8分)

 

 

36

100

36

 

2005

6—9题 ;(16分)

36题1); (18分)

10—11题;(4分)

39题4)、5) ;(10分)

 

48

100

48

 

2004

3—5题       (12分)

36题2)、3)(13分)

1—2题   (8分)

36题4) (4分)

 

37

88

41

 

2003

4—6题       (12分)

36题2)     (16分)

40题 1)、2)(14分)

10题       (4分)

 

46

94

46

 

2002

8—10题;(12分)

36题1)2)3)、(22分)

40题4)      (6分)

12题         (4分)

39题2)4)    (10分)        

 

54

91

58

 

2001

5题、11题   (8分)

37题2)、3)(6分)

39题1)     (8分)

1题      (4分)

36题3) (2分)

 

30

87

34

 

另外大气知识试题出现的方式也值得让我们总结反思,几年来高考出题有关大气知识的试题无一不是以图表来展现的,这样既考查了学生读图表提取信息能力,分析综合判断应用能力。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等值线形式,有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线。

l                 2008年全国文综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l          

2005年全国文综(III36题:假设图示的冬委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

 

 

 

 

 

 

 

 

 

 

(1) 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18分)

2003年全国文综卷36题等温线也类同。

l         统计图表形式,常见的是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图,近年又有创新。如

2005年全国文综(III),6-9题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

 

 

 

 

 

 

 

 

又如2006年全国文综(I36题:   图5 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 图7 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 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5 图6 图7 ,回答下列问题.

〔3〕说明图5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7分)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5分)

 

l         区域示意图形式等等。

2、    高考题为什么侧重考查大气知识

通过上表分析可以明显得出高考题中大气知识比重大。高考制度改革以来命题指导思想已基本稳定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即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1)、 大气知识的考查是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的必然。高考称为中华第一考,对人类关注的全球问题;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热点等必然予以侧注。众所周知全球的环境问题其中气候问题就有三个,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人们探索所根源时都与人类不合理活动有关。往深往广迁移不起许多国家,国际上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现实生活。

2)、 大气知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活来说息息相关,作用与影响深远。在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中气候是重要因子之一、人类诞生于环境,环境的发展对于人类影响很大,同时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须遵循客观规律:

①人口问题分布迁移与气候关系

②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

③工业生产与气候关系、

④聚落、

⑤交通、

⑥旅游、商贸、

⑦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人类的关注

A、     臭氧空间;酸雨;温室效应、

B、              全球荒漠化问题;气候变干;干旱、及相关

ⅰ、荒漠化

ⅱ、火灾

ⅲ、水源短缺问题

C、              生物多样性

D、              暴雨洪涝灾害及其诱发的地质气象灾害

以上的知识既是中学地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实人们关注的热点重点;符合命题指导思想由此可看出高考钟情于大气(气候)知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几年高考地理要点解读

 

[真题回放]

(2006年江苏地理卷)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根据图中流向赤道附近的气流向左偏可知,该地为南半球;根据a所处的纬度可知它位于中纬西风带;而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选B。

点评:本题实际上是通过经纬网图和气压带、风带图的结合,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本题加强了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难度也有所上升,建议大家在复习时,不要将各方面的知识割裂开来,更多加强联系。

 

一、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要点解读]

降水中的重点是要理解降水的几种不同成因,以及中国、世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二、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气旋与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要点解读]

本部分内容是大气环境的重点所在。主要研究了大气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具体可分为五大内容:

一是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锋面、高低压、气旋与反气旋这几种天气系统;

二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

三是各种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气象要素的异常会给人类带来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要理解各种灾害的成因、危害及时空分布;

五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造成大气环境的破坏,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可通过列表比较它们的成因、危害和具体的防御措施。

本部分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如某一天气系统引起某地天气的变化、某地的气候类型或气候类型判断、农业生产与气候资源的关系、某种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大气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

 

[真题回放]

真题1:(2006年北京文综卷)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 35°     B. 25°     C. 20°     D. 15°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 ①       B.        C.        D.

 

解析:(1)日界线是以180°经线为准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线附近易形成台风的海区北界可达北纬15°左右。(2)美国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影响美国的飓风主要发源于大西洋西北地区,即图中的④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根据地理图表获得信息的能力,具体考查了台风(飓风)这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及其分布情况。只要能读懂图中的信息,解答起来应很容易。

易错点提示:在阅读上图时,有人会误认为图中的曲线就是海岸线。这是由于受该线在亚洲、北美洲的走向基本同于海陆轮廓的干扰。由于台风发源于热带、亚热带洋面,一旦登陆后,其势力就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所以受台风影响的界线基本与大陆轮廓一致:但海洋地区也会受台风影响,如图中②、③之间的曲线就是表示台风在太平洋区域分布的北界。

 

真题2:(2006年广东地理卷)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解析:甲地的年降水量较少,且可能蒸发量远大于实际蒸发量,对应于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的降水量也较少,但实际蒸发量等于可能蒸发量,且蒸发主要集中在5~8月,为北半球的极地气候;丙与丁的实际蒸发量等于可能蒸发量,但丙的降水量丰富、雨季较长,因此丙是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丁是纬度较高的温带季风气候。因此选A。

点评:本题通过全新的形式给出四个不同地区的相关信息,考查了气候类型判断这一主干知识,但本题无法根据常规的“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来进行判断,而要求我们要真正地理解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知道各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变化情况、可能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的关系等。

易错点提示:受平时较为常见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影响,有人很轻率地把曲线当作气温变化、把柱子当作降水多少,据此来分别判断这四地的气候类型,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要点解读]

这部分内容教材上虽然没有相关的具体章节与之对应,但它却是最具地理特色的内容,主要就是通过各种图形化的语言来描述大气的有关现象和规律。由于读图析图能力是《考试大纲》中重点要求的能力之一,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大气部分最常出现的考点:它们一般会以较新颖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中,但判断这些图表的方法应是考生已经掌握的,考生做题时的关键是要能将图表中的信息正确地转换为平时我们熟悉的文字信息。

 

[真题回放]

真题1:(2006年全国文综卷)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3)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北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解析:(1)①②③表示了不同要素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各要素分布规律可知,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其分布是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如②线所示。就降水而言,赤道地区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其降水量是全球最多的;到了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形成了一个降水低谷区;而到了南北纬60°附近,由于受极锋的影响,降水又较多;由此可知降水量的分布如图中的③线所示。赤道地区的气温虽然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其雪线高度往往低于终年少雨的副热带地区,即雪线高度分布曲线如图的①线所示。故选A。

(2)从图可可以看出,两极地区因气温最低,雪线高度也最低,但雪线高度并非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的,它的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在降水量大的赤道地区,雪线高度相对较低。故选B。

(3)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年平均雪线的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南半球中纬(30°~60°)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北半球高纬度(60°~90°)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从图中并不能反映出D项的陆地比重信息。正确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大家较为熟悉的图形形式,将不同的地理要素组合在同一幅图中,具体考查了气温、雪线高原、降水量与纬度之间的关系。解题时首先要搞清楚各曲线所对应的纵坐标,然后理解各曲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这也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从整体性的角度,多考虑地理事物之间的影响和联系。

易错点提示:雪线的高度一般与气温成正比,即气温越高的地区,雪线的高度就越高,受此影响有人认为②线即可代表多年平均气温,也可代表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然而,雪线的高度除受气温影响外,还会受到降水量的影响,气温高但降水量多的地区,雪线高度会稍偏低。

 

真题2:(2006年四川文综卷)下图是某区域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1)—(2)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2900<R<3000          B.3400<R<3500

C.3900<R<4000          D.4400<R<4500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解析:(1)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①的值介于6000~6500之间、②的值介于3000~3500之间,故它们的最大差值R应接近但不到3500。选B

(2)这两地纬度相近,但太阳辐射总量悬殊,这主要是由因地形地势的差异而导致的大气密度以及气候的差异引起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本图大体上就是课本中的原图,同学们应不陌生,第(1)题的实质是考查等值线的知识:但在分析第(2)题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时,则要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判断出两地的地形区,这种据经纬度进行定位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同学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

图13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圈回答29-30题。

29.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CD )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30.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有 ( AC )

    A.南带位子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流

 

31.图14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2分)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

大的主要原因(4分)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

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31.答案要点:(17分)

   (1)、小 地形

   (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3)、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江淮地区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五、中学地理大气知识要点 、地理知识复习建议,课件如下

 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扎实 :对天气气候分析及应用是核心要素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要学会地理的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ⅰ热力环流原理极其应用

ⅱ热量布规律

 

②图表材料的判读,要学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 

目前关于命题取材,往往不是从教材作为切入点,而是从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作为切入点,所以很可能卷面上看到的东西,都是教材上没有怎么见到的,但是同学们要相信,你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解答这些问题。所以今天考试,不是考背,说背书上的原词原句,不是这样,而是考用,知识的运用能力怎样,能不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问题。

从单科来说,可能没有涉及到学科的主干知识,但是能力的要求层次是比较高的。所以,综合能力测试,重点要放在能力的理解上,所以现在复习当中,常常出现还是按照原有的以知识立意进行命题和复习,这恐怕不能适应要求。在考试说明中,规定了各学科的能力要求,所以应该了解一下命题的内涵,了解一下如何在试题里体现这些能力。所以,这样才能够应付今天的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比如说,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今天的试题,很少能够在书上能找到原词原句来进行背,要根据头脑里储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要临场自己来有应变能力,自己来编织答案。就跟过去,完全凭书上的知识就可以解答不一样了。今天的考试,是为高校选拔合格的、具有潜在能力的人才,不是为中学搞水平测试,所以恐怕还是应该在能力上,更多的给予关注

③焦点、热点问题,大气知识焦点、热点问题很多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不能认为所有报纸、杂志的新闻热点,都可以作为考试的热点,有的时候,我们认为是热点,因为热点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我们复习时认为是热点,有可能命题者不认为是热点,相反,各个学科的新发展、新信息,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在复习过程中,对于某些课本上没有的所谓热点问题,应该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了解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往往比堆砌这么多的热点更重要。

④、重视热点,紧贴生活
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以时事类热点区域与热点信息为载体,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2005年全国3套文综卷以及其他省区的高考地理试题中都有很突出的体现

 

编辑:卞西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