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彩虹南校区 > 青年教师 “希望杯”教学大赛之黄小龙老师

青年教师 “希望杯”教学大赛之黄小龙老师

2014年12月17日 14:38:07 访问量:1625 作者:肖鸽
     

5.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3.通过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与科学研究方法。

4.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学习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自主学习】

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让小球从一个斜面的顶端滚下,紧接着又滚上另一个对接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在对接斜面达到的高度与小球的释放高度        ,若将对接斜面水平放置,小球

将以            永远滚下去。

(2)结论:力        (“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它是使物体        

         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                        状态的特性。

【合作探究】

一、理想斜面实验

1.提出假设

图a中,小球沿斜面向下滚动,速度会逐渐         ,在b图中,小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会逐渐        。猜想:在c图中,小球在水平面运动,如果没有摩擦及其他阻力影响,小球将会                  

2.实验探究 

(1)两个斜面对接,小球从左侧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 将到达另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

(2)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紧接着滚到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                  

(3)不断减小对接斜面的倾斜角,小球仍会达到同一高度,但经过的路程会越来越       

(4)当把对接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从左侧斜面滚下,假设没有摩擦,小球将                   

3.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一直            运动下去,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                      的原因。

4.笛卡尔的补充

与伽利略同时期的科学家笛卡尔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否则物体将永远

保持        或者运动状态,并且保持在            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

状态为止。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力与运动的关系:

①不受外力时,物体是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②有外力作用时,外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何影响?

(2)运动状态的变化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       改变;

②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       改变;

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特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      定律。

①惯性是不是一种力?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         

②惯性有大小吗?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             。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还是越容易改变?请举例说明

③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利用惯性和减小惯性的危害。

【小结】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完成下表。

代表人物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

力是              的原因

伽利略

力不是             的原因,是使物体             的原因

笛卡儿

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保持相同的速度沿        运动

牛顿

一切物体总保持       或者           状态,直到外力使它改变运动状态,称为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定律。

 

惯性:惯性是物体的            ,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         ,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      改变。

【当堂检测】

1.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

C.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 一切物体不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

C.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 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4. 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

A. 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 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 向汽车右侧跌倒              D. 向汽车左侧跌倒

【人物简介】

一、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人,古代先哲,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等。

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一直到了伽利略手里,才开始建立正确的力学学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二、伽利略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上伽利略是最早对动力学作了定量研究的人。1589—1591年,他对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观点(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指出如忽略空气阻力重量不同的物体在下落时同时落地,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无关。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并且提出惯性定律和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规律

三、笛卡尔

笛卡尔于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这位伟人),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笛卡尔在《哲学原理》第二章中以第一和第二自然定律的形式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这里他强调了伽利略没有明确表述的惯性运动的直线性。

四、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彩虹中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希望杯”大赛

 

 

 

授课教师:黄 小 龙                         

授课班级:高一(18)班                     

 时 间:2014年12月15日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物理组   黄小龙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掌握,更要求我们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加强关注,物理学科等自然科学更是如此,例如本节课内容包含大量的物理学史内容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很适合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三个层面的渗透教育。

此外,结合我校的五步自主高效课堂的理念和要求以及本学期开始实施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力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沪科版物理教材必修1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的基石,也是力学的核心知识之一。在本册教材中,本节是在前四章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首先,高一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之上,具备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但是其理性思维不强,往往依靠感性的生活经验,缺乏思考和理性逻辑分析,往往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与物理科学规律不符的观点,而且根深蒂固,不易改变。其次,高一18班学生物理学习整体水平较为薄弱,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尤其在逻辑推理方面能力整体偏弱,虽然对物理学的兴趣较强,主观上有兴趣去思考,但遇到具体问题往往难以合理分析,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意义,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理解惯性,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学习理想化的物理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理学史实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伽利略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分析推理过程以及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学策略】

1. 由事实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2. 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4. 讲练结合,在学习知识之后,当堂对学生进行联系,课堂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以《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两部电影海报引出宇宙生活的神秘,然后播放宇航员在太空站中的生活短片,在视频中观察太空站中运动的宇航员和物体没有外力作用,而生活中推桌子运动时需要有持续的外力。

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需要力维持?

观看图片和视频短片,对比地球上推动桌子的图片

思考:为什么宇航员在空间站运动不需要外力,而生活中推动箱子需要外力

思考: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吗?

通过电影和太空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科学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部动机。

事实与经验相违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共同朗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请一位同学演示外力使物体运动

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观察现象:有外力推动,物体运动;撤去外力,物体停止运动

思考: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因

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观点的依据

二、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展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仪器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所需数据

 

阅读导学案理想斜面实验的假设和实验过程。三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室走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

 

得到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是使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

播放flash动画,演示理想斜面实验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完成导学案相关部分的填空内容,并由小组代表总结和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观看flash视频,进一步理解理想斜面实验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物理学史,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和理想实验的物理学思想

 

视频播放冰壶比赛片断

分析:接触面接近光滑,冰壶几乎不受外力,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加强学生练习知识与生活实例的意识

练习:

1)多媒体展示

2)当堂检测1

学生分析做出选择并解释,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即时练习,巩固知识

提问: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经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其观点的错误,伽利略为什么能发现并证明?

思考原因:其他人迷信权威,缺乏质疑精神;伽利略思维敏锐,设计实验巧妙,并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情感领悟,激发学习动力,领略理想实验的魅力

介绍笛卡尔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

阅读导学案笛卡尔相关内容

了解物理学史相关科学家的事迹

三、牛顿第一定律

多媒体展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共同朗读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朗读来理解、记忆重点内容

1. 力与运动的关系:

问题1:不受外力,物体是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问题2: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在不受外力和受外力时运动状态的情况

学生发言,讲解自己对两个问题的分析理解

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分析,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 运动状态的改变

引导学生得到运动状态改变的几种类型

进一步追问:每一种类型中,物体的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请学生列举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生活实例

思考讨论后得到: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改变或二者都改变

分析每种类型物体运动属于直线还是曲线

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加强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 对惯性的理解

问题1:惯性是什么?是不是

问题2:惯性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还是容易改变

问题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利用惯性和减小惯性造成危害

根据惯性的定义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仅由物体质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列举生活中应用惯性的例子和减小惯性危害的例子

 

理解惯性的物理意义

 

 

知识联系生活,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掌握知识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内驱力

播放有关惯性的视频实例

观看视频

进一步加强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意识

介绍牛顿的名言:如果我比别人看的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提问:牛顿所言的巨人都有哪些人?

同学们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要认真钻研,勤于思考,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学生回答:巨人包括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笛卡尔

以牛顿的事迹鼓励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

练习:

1)多媒体展示

2)当堂检测23

分析题目,做出选择

学生举手回答并解释原因,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当堂训练,及时巩固

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

学生填空并共同朗读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作业

布置

教材106页:

必做题:2,3

选做题:1

记录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5.1 牛顿第一定律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三、牛顿第一定律:

1.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运动状态为止。(惯性定律)

2. 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2)决定因素:质量

 

 

 

编辑:肖鸽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