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长河中,生命个体寂然如沧海一粟,人生短促如短暂一瞬,如何才能拥有虽刹那却如夏花般灿烂光华的人生呢?陶维新告诉读者“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狂风暴雨。人之生命历程也如是,不能因命运不佳而沮丧,也不能因某些成功而忘乎所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收录他的三个经典讲演录,从探讨教师的幸福人生话题入手,关注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读书不仅能积淀教师的文化,更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十个专题论述了教师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一个个读书者的故事蕴含着深刻哲理和独到见解。每个读书者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而形成的渊博学识,以及高尚的操守与道德修养让人折服。该书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论述了读书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基石,更是珍爱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具体表现。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身处纷繁社会和喧嚣闹市,教师只有提高文化素养才能心无旁骛于事业。在《打点幸福人生》中,作者用众多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幸福的人生,无论是淡泊名利的李秀伟,还是腹有诗书的苏静……他们无疑都是疏离浮躁,潜心学问,文化视野宽广的人。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人只有在学习和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永远幸福的人。”作者以平和淡定的文字给我们指明了幸福的方向。
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审视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积淀的传统丢掉了,剩下的是加工“人”的工厂。缺少文化底蕴,教育也失去了根本,人也缺少了灵魂。“孔子的精神世界是一座辉煌灿烂的殿堂。”陶继新从孔子身上分享思考,从《论语》中寻找智慧,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我们读《论语》,不是为了把它的字面意思读懂,甚至也不是为了理解其更加深层的意思,而在于我们自己精神与心灵的变化……”作者提出今天学校教育应该把做人的根本凸显出来。教育只有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才能筑牢民族和谐幸福之基。
幸福,是人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人类执著追求的目的和理想。教师承担着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塑人的重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厚重而鲜活的文字为读者的心灵开启了一扇窗。凭借这扇窗,我们得以窥见文化及文化浸润下的生命状态,得以找寻民族幸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