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张爱玲曾这么说:“不会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下来了,可见疯狂是疯狂 ,还是有分寸的”。
她的小说人物也就显示出这种分寸来。他们中即没有革命者,也没有反动派。有的只是一些可怜虫。这些人全一样,没有理想,没有政治意识,不属于任何派别,也不参与什么社会活动。他们都陷在生活的泥沼里,他们大声呼叫,拚命挣扎,挣扎得疲倦了,便一个个垂下头来认了命。
张爱玲的小说里,没有一个人象巴金笔下的觉民那样是挣脱出来的人物。罗杰·安白登因为新爱人心理变态受到人们不公平的对待。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逃避不成就自杀。说到底也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妥协了。不管作了多大地努力,这些可怜虫最后都向环境妥协了。十几篇小说,人物各有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可是不彻底是共同的。小说中的人物除了七巧有一笔死钱外,其余的人都是依靠另外一些人旋舍而生存下来的。她们财不大,气不粗,以别人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她们总是那样惴惴不安,象薇龙似的,“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唯恐有一天被人抛弃,失去经济上的安全。
《留情》中的郭凤说“我还不都是为了钱,我照顾他,也是为我自已打算”。于是对那些出钱供养自己的人,尽管满腹怨言,却把自己的命运和他拴在一起。正是在生存这一提下,建立起这些小人物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对于生活,她们习惯成于那种不满足的满足。他们害怕变动,害怕冒险,害怕吃亏。这种只求安稳的人生哲学,就产生了振保这样竭力做良民百姓的“好人”。这其实是十分典型的小市民意识。振保有时耍点手腕使点坏。他一旦发现偏离了“好人”的轨道,又总是克制自己,又变成一个好人。
张爱玲小说 中的人物,头上都压着一座山,没有一个是痛痛快快的活着,精神的压抑感在小说《封锁》中有奇特的反映。人和环境的矛盾产生了精神上的压抑感,.人对环境的妥协又延续发这种压抑感.张爱玲让笔下的人物带着这种精神的压抑感活下去。她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忽视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流言》)。
在不安稳是求安稳,在不满足中求满足,在不和谐中求和谐。十几篇小说,反映的无非是这么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