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探索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探索

2009年03月18日 17:23:55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482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探索

摘要 学困生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所引起的。我们对学困生的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首先,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多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对学困生要热情、信任和尊重;帮助学困生克服应试恐惧的心理;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为他们树立先进的榜样。其次,要帮助学困生克服思维惰性,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再次是采取帮扶措施,提高转化效率,并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学困生 信心 主动参与学习方法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不能随堂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少数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但大多数往往智力正常,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比较缺乏,不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学生由于成绩差,在同学中缺乏自信和尊重,于是,他们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往往做出一些违犯校规的事,或于老师对着干,等等,在我们看来另类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学生“与众不同”的呢?经过调查和研究,我发现学困生的成因有一下几点:

一、家庭环境的原因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情趣、性格、人生观等诸多方面。经过在班级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出现在以下几类家庭:一是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差,学生不想读书;二是大款家庭的孩子,不愿读书,因为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认为家里什么都有,不思进取,而成为学习困难生;三是父母因忙于生意或工作,常年不管孩子,孩子与家长很少交流,缺乏正常的引导而导致学习困难;四是父母关系不融洽,经常发生口角或打斗,给孩子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经常夹在父母之间,无所适从,学习也不能集中精力,因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五是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六是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七是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或打工,孩子由老人照看,而老人往往过分溺爱孩子,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八是父母离异或离异后重新组织新的家庭,这种家庭中大多对孩子的管教存在问题,使孩子对父母心存怨恨,进而放任自己。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是因为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受社会上的游戏机室、录象厅、卡拉OK厅、网吧等场所,让不少学生玩物丧志,同时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三、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习困难生的形成,我们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针对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认真的分析总结,就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教育目标来看,一味的追求分数,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与差,背离了提高全体国民基本素质的教育目的。二是以教育方法来,学校往往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许多老师违背了教育规律,用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三是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了便沦为“学困生”;再加上有的教师急功近利,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四是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等。甚至造成师生对立,导致了部分“学困生”的产生;五是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对学生进行火箭班、试验班等编排,使部分在普通班的学生自己感觉自己没有了希望,加上老师对这部分学生采取的教学内容有区别,以及家长当孩子在普通班时日常不经意间的语言伤害,使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 。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习困难生的形成也有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方面,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平均水平之间有明显差异;二是学习参与程度和有意注意稳定性方面,学习困难生大部分时间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的甚至不参与学习活动;三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方面,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成绩差,自认低人一等,“不是读书的料”,从而也不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四是许多孩子从小父母包办的太多,没有吃苦的精神,缺乏顽强的毅力,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造成对知识理解不透,久而久之留下隐患,更没有勇气去面对,慢慢的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五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或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知错不改,我行我素,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有时是综合以上各原因而形成的。总之,在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等方面表现的比较差,也就是“非智力型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也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在对本校不同年级的学困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困生做了具体的一些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的过程中,我认为学困生的转变需要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  用心关爱,使“学困生”不认为自己是“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熟悉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对学困生要有五心:信心、关心、诚心、耐心、爱心。学困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

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缺乏自信,而每个学困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又不尽相同,比如我接触过的学困生就有的是缺乏和老师的沟通,有的是家长的不理解,有的是小时候某个老师的批评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首先和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过去,其次和这些孩子进行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娱乐活动,而每次交谈都设计的是不经意间进行的,再者挖掘这些孩子的优点,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表扬,或者给他们以适当的职务,让他们用自己的特长为大家服务;在一些集体活动中,让这些孩子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当这些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首先和对其他孩子一样进行批评,让他们感觉:我和别人没什么两样。把真诚的爱洒向学生,用爱心温暖学生,才能唤醒学生,爱心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基础。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二,         设计适合学困生的问题,让他们有成就感

试想,如果一位学生总是被老师的提问问倒,总是考试不及格或不理想,总是上课听不懂,学不会,练习不会做。那么,他就总是体验到一种失败的情绪。失败情绪的积累就会产生一种压抑感。这种压抑感表现出一些心理的甚至生理的反映。例如,总是失败会形成一种自我暗示:很可能是自己的天分不足,智力有限,再努力也没有指望。因而就削弱了继续努力的热情。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反感。在他最需要老师的引导,家长的关心,同学的帮助的时候,得到的却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轻视。在他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的总是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曾经有一位学生对我谈过,他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好,每当他拿起数学课本时,他的大脑就有昏涨疼痛的感觉,胃里也不舒服。事实上,在每个班中,绝大多数中下等学生可能一差到底,就是由于总是失败,总是灰心丧气所至。当失败——灰心——再失败——再灰心这种恶性循环出现时,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概念都难以学会。此时教师去讲如何克服困难的大道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种恶性循环若长期存在下去,将会磨掉学生最后一点进取精神,并强烈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们的一生都蒙上一层不太光彩的阴影,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难怪在大学里读书的有些学生,他们回忆中学的学习经历时,对中学教师感情冷谈,甚至痛恨。媒体中我们也见过有的学生杀弑父母,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相反,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去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就能够改变他们原来失败体验的心态,由被动消极变为主动积极。加拿大病理学家冈斯·谢尔耶所做的大量心理试验证明:学生的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失望和失败造成的。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成功的环境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就会爆发出内在的学习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根据马斯洛高峰体验的理论,当一个人经过一场紧张的奋斗终于成功时,“他会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他感到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个世界。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观者,一个无人问津的孤儿。”成功本身会使学习者的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如疾如狂的喜悦,一种欢乐之极的轻松。对于一个经常失败的学生来说,这种体验是陌生的,美妙的,也许是从未体验过的。这种健康心理状态的产生,也对他产生了自我暗示:他开始相信自己做为一个正常人的价值,相信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具有潜在的能力。他丢掉了孤独感,把自己置身于同学之间,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正视别人的目光。他感到已同班级、学校、社会乃至家庭紧紧联系融为一体。于是他坚定了继续进步的信念,他变得努力,他相信他的努力会取得成绩,相信有成功的希望。成功使一个经常的失败者产生再成功的希望--成功是成功之母,他愿意为取得成功而不懈努力。 

我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设计适合不同学困生的问题,让他们略加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在布置作业时采取比做和选作的方式;在作业批改时,给这些学生以激励性评语,常采用“你只要把。。。记住”,“你只要。。。就可以了”“你只要注意。。。”的语言,使他们感到自己离成功很近,这样他们学习的动力、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三,         和家长沟通,完成家庭教育

由于学困生距离家长的期望很远,许多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弃的态度,使学生在学校刚刚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往往由于家长一句话或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丧失殆尽,所以我采取不同方式和家长进行交流,教给家长学会欣赏孩子,提高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放开手脚,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出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学困生需要时间,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学困生的转化,还需要教师的创新精神。当前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智者不只发现机会,更要创造机会。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学困生定会不断进步,最终成功。

编辑:高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