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彩虹 > 我国重要的文化地理分界线

我国重要的文化地理分界线

2009年03月22日 21:05:14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895


我国重要的文化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东西向巨大山脉,它西起甘肃省境内,东至河南省西部,长约1500千米,是昆仑山脉的延伸。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大体上自西向东流,过洪泽湖、高邮湖后,在江苏省扬州市附近注入长江。淮河主干与苏北灌溉总渠一道,呈东西走向,西接秦岭余脉,东至黄海,通常称为秦岭——淮河一线,纬度位置均位于北纬34°附近。由于特殊的地理纬度位置和东西走向特点,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这一界线南北两侧;政治经济活动、传统农业生产活动、语言、民族性格、建筑特点等诸多文化要素都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因而也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文化地理分界线。

一、南北政治、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分界线

历史上,我国政治中心长期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统一王朝都城的迁移,先东进而后北上,基本都在北纬34°以北,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六大古都,南方也有南京和临安(杭州)两个,但都是短命王朝,且多半只有半壁江山。有实力的政治集团主要在北方,最后统一全国的力量也主要来自北方。在南北对抗时期,战役上南方也有战胜北方的记录,如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和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然而,能从战略上统一南北方的力量,最终以北方为主。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楚之争,以及后来的三国归晋、隋灭陈、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元灭南宋,清王朝灭明王朝等。当然,南方也有建立了统一全国的王朝——明王朝,但其都城最终还是搬迁到了北京。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开发历史较早,社会经济在我国历史早期较南方发达。但自唐宋以后,大量人口南迁,随着人口分布重心逐渐南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在经济上逐渐超过了北方,并且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改变。

二、南北方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重要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气候上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水热资源较北方优越。受其影响,在这一线南北两侧,农业生产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因而,成为我国南北方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重要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由于降水量较少,耕地利用类型多为旱地,以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耕地利用类型多为水田。受耕地利用类型差异和气候条件差异影响,这一线南北两侧栽培的农作物类型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粮食作物北方主要是小麦,南方主要是水稻。除此之外,受热量条件差异的影响,以北为暖温带水果产区,主要有苹果和梨;以南为亚热带水果产区,主要水果为柑橘。在油料作物方面差异较大,以北主要是花生,以南主要是油菜。

三、南北方语言差异重要分界线

虽然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都属于北方方言区,但以语言的内部差异来看,该线以北差异较小,以南差异较大。

北方多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或高原,河流较少,地形单一较为完整,交通便利。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虽有长江中下流平原,但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由于河网切割或起伏较大的地貌特征,在交通落后的古代,不利于地区间的交往。比较而言,北方比南方更有利于语言的交流融合。

从历史条件来看,一方面,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战事较多且规模较大。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给人民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加速了人口流动和语言扩散。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战事较少,加上地形崎岖或被河网条块分割,不利于大规模作战,即使发生战争,规模一般也较小,人民生活相对稳定,人口流动、迁移较少,语言扩散速度相对较慢。另一方面历史上我国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由于统治需要,语言必须统一,必然促进语言扩散、交流与融合。而南方远离都城,山高皇帝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语言统一需要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言的扩散,交流融合。长期的影响致使北方语言内部分歧逐渐减少,而南方语言内部差异则比北方大。

四、南北方民族性格差异的重要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民族性格方面差异也较大,尤其在说话特点、饮食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较为明显。

1、说话特点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说话音量较大而粗,以南的南方人说话音量较小且柔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形多为坦荡的平原和高原,加之气候较干燥,多晴朗天气,视线开阔,利于相互间远距离传递信息。为了能有效地提高信息传递距离和速度,人们说话音量较大且粗犷。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多山地丘陵和水乡,地形崎岖破碎,道路曲折,又多阴雨天气,云遮雾碍,视线距离较短,相互间只能近距离传递信息,因而南方人说话音量一般较北方人小。同时,北方历史上的战事较南方频繁,为了应对战争或逃避战争,说话只能言简意骇,语速较快而简短,因而说话方式较为直接、简单。相对而言,南方战事较少,人们生活较稳定,说话环境较为宽松,加上自然条件也较北方优越,说话时语速较慢、柔和。

2、饮食习惯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人食量较大,崇尚简朴,而以南的南方人食量较小,追求华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气候较干燥,且冬季寒冷,物产较少,因而北方人吃得简单,崇尚简朴。又因冬季寒冷,为了御寒,食量较大。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南方人可以吃得较为复杂,追求华美。而冬季相对于北方而言,则暖和得多,所吃食物量较小。比如吃肉与喝酒,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显得粗犷而量大。南方人则要把肉切细、煨烂、炒嫩,喝酒喜欢用小杯子细酌慢饮,还要把酒烫温了才喝,吃得精细而量小。

3、思维方式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人重视宏观思维,以南的南方人则习惯于微观分析。一方面,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地形坦荡,多晴朗天气,视线开阔,有利于宏观思维的形成。而以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破碎,多阴雨天气,视线狭小,易养成从微观分析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我国的政治中心历来多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历次的南征北战,多半是北方战胜南方。北方人在政治上有一种优越感,重视宏观思维,喜欢从大处着眼的俯视角度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南方多数被北方战胜,虽然在南方也建立了一些王朝,但多半是短命或偏安一隅,政治上少了北方的那种优越感。因此,南方人善于从微观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比如,就一般的理论性研究来说,北方知识分子热衷于整体、宏观战略和方案的研究。南方则注重实用、微观、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技艺的研究。

五、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重要分界线

从传统民居差异来看,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古代民居多为地穴式,特别是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气候寒冷,地穴式可以御寒保温,冬暖夏凉。以南的民居多干栏式,南方山林木材资源丰富,建造立木为柱,架木为屋的干栏式建筑,既可以适应地势起伏的环境,又可以防潮防虫兽。在外观上,北方民居严实厚重,墙体厚实,设有火炕和火墙。南方则用竹片、木板筑墙,墙体轻薄,建成挑楼、竹楼,形态轻巧多姿。从设计需要看,北方注重防寒保温,南方则注意通风散热。

另外,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民族服饰上差异也较大,北方服饰显得宽松,大而厚实;南方服饰则短小而单薄。除以上所述之外,在这一线南北两侧还存在其他差异,如南船北马、南老北孔等等。

编辑:刘公权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