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有效教学 交流 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一个评课标准,是针对每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㈠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㈡有效率。教学效率可表达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教学投入,或者表达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㈢有效益。是指教学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
为什么要提出有效教学这样一个评课标准?因为在我们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无效”现象,诸如课堂上许多学生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听课,甚至有睡觉的;老师的讲课虽然没有什么明显错误,甚至还在认真地讲,但课后,多数学生不掌握,甚至不懂等等“无效”现象。正是这种“无效”现象,在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组的成立:
基于上述这些现象,我们地理教研组成立了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小组。
1、课题小组成员:地理组全体成员
2、实验主要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3、课题起止时间:2007年9月-2008年6月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土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一阐述不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新课程理念:
倡导的理念精髓是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之乐学。这就要求教师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3、加涅的《学习的条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他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在1985年第四次再版时的修订,就阐明了五类学习的性质、有效学习的条件以及它们的教育含义,还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学习条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论新体系,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四、研究过程:
1、导致学生产生“无效”现象的主要原因调查:
作为每一位工作在第一线的中学地理来说,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其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效率,我们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对教师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产生上述的“无效”教学;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对地理的学习初中学生比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普遍要强,学习兴趣不强是产生“无效”教学的原因之一。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正是这种“无效”现象,在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真正实现“关注学生,关注成长”,就必须彻底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2、研究目标的制定:
(1)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其同探索并形成课堂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2)以新理念去指导或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有效提高与成长。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效糖蝇克服学生非智力因素带来的“无效”性。
3、子课题与具体分工:
(1)地理效教学有效教学(卞西铭)
(2)教学案在地理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王丹)
(3)克服学生非智力因素丢分策略与策略研究(宇文方颖)
(4)地理有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王丹)
(5)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与研究(李云萍)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行动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贯穿于行动的过程中。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局面。
3、案例研究法:针对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特点,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设计思路,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觅并形成规律,使之形成系列。
4、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教学设计回溯性的研究、分析,归纳在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取得的成绩,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增值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果:
经过2007年9月-2008年6月连续两学期的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要实现地理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入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实质上是减少实际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的强度直至消除无效教学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以“省时、启智、轻负、高效”为追求目标,真正做到低耗高效。有效教学?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国内外有识人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教学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等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的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在具体研究中,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将过程变量与结果变量联系起来考察,简单地探讨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第二种是只考察过程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等。在我国,新课程呼唤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最高要求就是“效率第一”,要求多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改革备课制度,加强集体备课
我们过去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式的集体备课。在大多情况下,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导致这一备课制度名不副实。本来备课是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环节,现在反倒成了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应改革备课制度,实行真正的集体备课。具体操作办法:第一阶段个人备课阶段,备课组长进行任务的分配,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先备好初案;第二阶段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任务是,对初案进行研究,作出补充或修改。经全体认同后,作为大家的“共用教案”;备课的第三阶段是个人再备课,此刻应根据自己所带班的具体情况写出教学案,使教案学案实现一体化。
3、加强教研组建设
要真正做到上述两点,特别是实行备课制度,把备课制度落到实处,就必须通过教研组和备课组。所以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今后的重点工作。教研组的建设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加强:
(1)加强教研组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每学期要组织组员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学习,并要求组员按时参加;备课制度分工明确;作业量,批改次数和批改量等要统一规定;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要有个统筹安排,每次组会都要有个明确有议题,提前通知全体组员,并指定重点发言人。要开有准备的会,确保每次会议的质量。
(2)加强队伍的梯队建设:一个优秀的教研组,教师队伍必然有一个合理的梯队结构。合理的梯队结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师徒队子。当然,教师队伍的合理梯队不会自然形成,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做工作,要有意识有计划的去建设。
4、加强地理学科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从事地理教学的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应该有很多值得交流的经验,也有很多共同问题值得研讨。如果在此间缺乏交流和研讨,不仅会造成教学上的互不衔接,也会造成学生在升入高一年级之后学习上的不适应。所以我们应加强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与研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七、问题思考: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能初步达到以科研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但同时也不一此问题仍需要我们今后研究与探讨。
1、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探究学习,在每节课开始都有探索性问题,但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待研究。
2、由于新教材注重探究,而对知识的编排不系统,使得学生到知识的系统掌握难度加大。如何让学生系统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