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台湾高考历史部分试题赏析

台湾高考历史部分试题赏析

2009年04月15日 07:04:43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510

『煮酒论史』台湾高考历史试题,诸位不妨自测一下

 

 壹、单一选择题(76%)
  (A)1.学者整理出土文物,甲遗址有数量不多、用转轮制成的陶器;乙遗址只发现数量可观的骨制器具,如骨针等;丙遗址有少量谷子和大量的各种动物骨骸。这三个遗址的先后顺序是:
  (A)乙—丙—甲 (B)甲—乙—丙
  (C)丙—乙—甲 (D)乙—甲—丙
  【解析】:甲遗址有数量不多的轮转陶器出现,故可知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乙遗址有大量骨制器具,更有骨针的出现,可推知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丙遗址出现少量谷子,可推测此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故此三个遗址的先后顺序应为乙-丙-甲。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5,第一章第一节之「旧石器时代」、页13,第一章第三节之「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状况」。
  
  (B)2.一位正担任中央大臣者,回忆其早年入仕过程,虽顺利通过礼部考试,因未能通过吏部测试,不得派任官职,只好暂时接受地方政府首长聘任,担任僚佐。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个官僚可能身处那个时期?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解析】:唐代科举采用资格考试与任官考试分途的方法,考生州、县试合格后,再到礼部按科别参加考试,及格后仅能取得任官资格,考生还要再通过吏部考试,才能分配任官。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129,第七章第一节之「优良的制度」。

  
  (B)3.一项记载指出某地:「居民七十九家,计二百五十七人,无土著。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者无一人。皆丁壮力农,无妻室,无老耆幼童。」根据你对汉人移民入台开发过程的知识,这类居民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以下何时何地(注:地名为今地名)?
  (A)明郑时期的新竹 (B)康熙中期的嘉义
  (C)雍正时期的台南 (D)乾隆晚期的鹿港
  【解析】:由题干可知,此为一种男女比例极为悬殊之人口结构,以壮年男子为主要人口。清康熙二十三年起长期禁止移民携眷来台,直至雍正晚期才放宽限制,造成清朝早期的汉人移民男女比例失调、娶妻不易的情形,就时间而言,(B)、(C)皆于此一时期,但台南为府城所在,多旧住之本地人,因此多有妻室眷口,而嘉义为新住之民,多半无妻,故答案为(B)。参见历史(下)(革新版)页30,第十二章第二节之「移民的新故乡」、页43,第十二章第三节之「妇女角色」。
  
  (A)4.一本史书记载某人公开表示:「凡不遵王法而自创邦国者,叛逆所为,岂欲冒此不韪名哉?奈(何)王加征(税),又非法苦(毒)我,始设新政,自守疆域,非得已也。」这位说话者最可能是谁?
  (A)华盛顿 (B)李自成 (C)俾斯麦 (D)唐景崧
  【解析】:根据题干「不遵王法」、「自创邦国」、「奈王加征」的提示,最有可能指的是因为英国不合理的加税,使得美洲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寻求独立一事。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54-55,第四章第二节之「启蒙运动的背景」补充说明3与表4-1。

  
  (C)5.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那一场事件?
  (A)西晋五胡乱华 (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 (D)清末八国联军
  【解析】:由题干中「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可知此国家中央集权太甚,造成强干弱枝的现象,强调中央集权,裁汰地方武力,以避免对中央形成威胁,但是结果却造成「外寇凭凌」,导致外族入侵而无力抵御。西晋时晋武帝鉴于曹魏未行封建以致王室孤立,因而大封子弟为王,造成诸侯王势力强大;中唐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也势力大增,渐不受中央控制;而清末时由于太平天国、捻乱、回变等动乱频繁,中央无力讨伐,多仰赖地方乡勇团练如湘军、淮军平定,因此西晋、中唐及清末的中央权力并不强大,北宋则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地方武力无力抵御女真的入侵,致使北宋亡国,故答案为(C)。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174,第九章第一节之「异族征服下的士大夫」、中国文化史(全)页50,第三章第二节之「郡县制」。
  
  (B)6.公元前300年左右,一位雅典商人跟朋友谈起自己的事业:「我发现自从亚历山大东征后,我的生意蒸蒸日上,特别是与波斯人的贸易,让我赚进更多钱」。这位商人成功的原因最可能是:
  (A)由于埃及受到希腊人统治,使埃及商人无法与雅典商人竞争
  (B)雅典与波斯之间不再有政治藩篱,进行远距离贸易更为便利
  (C)因为希腊的造船技术大为精进,使货物的运送更为快速便捷
  (D)东征过程中发现新航路与贸易路线,使商人更容易进入东方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积极地在被征服的土地推展希腊文化,并且建立许多新的城市,另一方面,他也统一货币、消除贸易壁垒。等到亚历山大死后,希腊的影响仍继续涌入东方的城市,商业亦十分繁盛,将各地连接在一起,并促进了共同文化的发展。参见世界文化史(全)页42,第三章第一节之「亚历山大在历史上的重要性」、页44,「商业与贸易」。
  
  (D)7.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
  (A)汉代 (B)唐代 (C)宋元 (D)明清
  【解析】:明清时期的会馆具有浓厚的同乡性质,商人到外地做生意,多居住在由同乡商人共同集资成立的会馆中,这些会馆除了提供歇宿外,也具备贮货、为成员提供议定商业契约、商议工资争议等功能,而在会馆中也会举办各种祀神与慈善活动,以答谢神明保佑生意兴隆。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193,第十章第一节之「明清商业的昌盛」、中国文化史(全)页172-173,第八章第二节之「工商业团体的活跃」。

  
  职业别 农渔牧 工业 商业 交通业 公职 其它 合计
  人数 48 1022 1149 371 1449 7 4046
  
% 1.19 25.26 28.40 9.17 35.81 0.17 100.0
  (C)
8.
  

  
  
  注:「%」指占该地区该族裔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上表是某地某时期某族裔的职业结构统计表,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个族裔可能是指:
  (A)1800年代北美的新英格兰移民
  (B)1850年代澳大利亚的英裔移民
  (C)1920年代住在台湾的日本人
  (D)1950年代新加坡的印度裔
  【解析】:由表中可知,该族裔职业近九成以公职和工商业为主,此一情形与日治时期在台湾的日人相符。日本对台殖民统治,故有大量任公职之官僚人员,而日人在台除有行政上的特权,经济上也有极大的优势,总督府为日本财阀在台湾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协助,利用政治的力量垄断重要产业,以便进行殖民统治的剥削。参见历史(下)(革新版)页93,第十四章第三节之「日人对台人的差别待遇」。
  
  (C)9.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解析】:墨子提倡节用,在节俭的同时更注重增收,并把此法看做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措施。他强调人民要「强力从事」,要农民加强生产,发展经济,提倡精耕细作,如此才能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努力营造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164,第八章第一节之「小农经济的特质」。
  (A)10.社会上的各种人: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同性恋、残障人士等等,都积极参与这场政治运动。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自由主义 (D)法西斯主义
  【解析】:从题干中可得知,这场政治运动是属于各个阶级都支持的政治运动,所以选项中只有民族主义较为合适,因为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的平等和自治,重视全民参与的意义,与争议阶级的平等无关,所以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地主和工厂主反对社会主义最力),也不可能是自由主义(王公贵族反对自由主义),更不可能是法西斯主义(工人、同性恋等都是法西斯主义打击的对象)。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71-72,第五章第一节之「民族主义对旧秩序的挑战」。
  
  (A)11.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那一项建设?
  (A)交通设施 (B)水利设施
  (C)教育制度 (D)议会制度
  【解析】: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以及方便对殖民地的剥削,必定特别重视交通建设,并且透过交通建设及其相关设施,例如车站或港口宣扬在殖民母国的建设下,殖民地物质建设的进步,藉此收揽殖民地人心。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90,第六章第一节之图6-2。
  
  (C)12.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因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那个时期?
  (A)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
  (B)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
  (C)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是发生在宋代
  (D)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初
  【解析】:题干中的男女因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无法结为夫妻,最后双双殉情,符合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但六朝时尚未出现书院,故不会有「进入书院读书」的情形,所以(A)不选;而虽然唐代时已出现书院,但此时书院为收藏图书之用,五代时书院才成为私人讲学场所,故(B)也不选;这名女子虽可入书院读书,但却必须女扮男装,不符合民初女子受教育的情形,故(D)不选。书院制度盛行于宋代,且宋代由于受理学影响,妇女须严格遵守礼节,不得随意抛头露面,若想要入书院读书,只有改扮男装才有可能,故答案为(C)。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79,第四章第二节之「近世的新儒学」。
  
  (A)13.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何者?
  (A)韩战 (B)柏林危机
  (C)古巴危机 (D)波湾战争
  【解析】:从题干中得知这场战争与美苏的两极对抗有关,而且是联合国成立后第一次授权的军事行动,所以这场战争应该最接近联合国成立的时间(1946年)。由此判断应该是韩战(1950-1953年),其它柏林危机(1958年)、古巴危机(1962年)、波湾战争(1991年),时间较晚,而且柏林危机和古巴危机联合国并没有授权军事联合行动。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107,第七章第一节之「美苏两极化」、页114,第七章第二节之「世界一家的促进」。
  
  (D)14.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纔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
  (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解析】:由题干中可以看出,财产权的继承范围由嫡子逐渐扩大至庶子及非婚生子,反映出嫡妻在家庭中地位(影响力)的下降,相对而言也就是家父长权力的成长,故答案为(D)。(B)只有嫡子、庶子及非婚生子的关系趋于平等,而非所有的家庭成员(包括父、妻、姊妹等)关系平等,故不选。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181,第八章第三节之「家庭型态」。
  
  (D)15.一位学者主张:「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关于这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何者较为适当?
  (A)这是汉代今文经学,主张以微言大义,诠释原始儒学的精义
  (B)这是唐人编纂五经正义的宗旨,以恢复两汉以来的经学传统
  (C)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主张直指本心,振兴原始儒学的精神
  (D)这是清代经学考据,主张通过经典考据,还原原始儒学真相
  【解析】:题目中所引述之话为清朝学者戴震所说,意思是说以考证的方式还原六经、孔、孟,亦即儒家学说之真意。此乃明末清初以来,学者对于宋明理学讲求心性,最后流于空疏狂妄,对社会人心无所俾益,甚或导致国破家亡的反思。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79-80,第四章第二节之「近世的新儒学」。
  
  (A)16.从1510年起的一段时间里,下表甲、乙、丙三组「商品」是欧洲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轴。如果,欧洲经由输出、交换或生产,最后再将获利输入欧洲。请问从「欧洲输出、交换或生产、再输入欧洲」的先后顺序为何?
  组别 甲 乙 丙
  商品
  内容 盐 酒
  火器 布匹
  五金 糖
  烟草
  稻米 奴隶
  (A)甲、丙、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配合题干的时间提示以及表格中的「商品」组合可以知道,此题主要是考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的经济发展大势。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积极地发展对外贸易,开始对外输出本身的商品例如布匹、火器等等,占领了美洲之后为了解决生产美洲殖民地经济作物所需的劳力,就频频到非洲购买奴隶,再将这些奴隶带到美洲种植甘蔗或烟草等经济作物,再把这些相关产品销回欧洲。对照以上的过程最合适的排列即为甲-丙-乙。参见世界文化史(全)页117-118,第六章第一节之「商业扩张与企业家的出现」。
  
  (B)17.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解析】:西周时期,土地属于氏族拥有,氏族再将土地佃租给农民耕种,农民一方面替氏族耕种土地,一方面接受氏族的保护。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封建秩序瓦解,社会一片混乱,氏族陵夷,也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连带使农民受到影响,农民衣食无着,渐沦为盗贼,从李悝制定《法经》,重视盗贼问题,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可反映出战国时盗贼问题严重,于是李悝实施平籴法,丰年时国家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则以平价售出粮食,以改善农民生活,解决盗贼问题。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40,第三章第一节之「变法运动与战国七雄」。

一、單選題 (每題 2 分)

 1、( B )       隋唐時代住在杭州的人,如果經運河到京師長安,其正確的順序路線應是(A) 廣通渠→邗溝→通濟渠→永濟渠 (B) 江南河→邗溝→通濟渠→廣通渠 (C) 江南河→通濟渠→邗溝→廣通渠 (D) 邗溝→通濟渠→永濟渠→江南河

2、( A ) 隋代的府兵雖承自北周,但兩代的府兵制並不完全相同,其主要的差異在(A) 北周的府兵由軍人自相統率,不編戶籍,隋的府兵則悉屬州縣、兵民合一 (B) 北周的府兵將卒皆世襲,隋的府兵則皆不世襲 (C) 北周府兵皆為胡人,隋的府兵皆為漢人 (D) 北周的府兵只管戍邊,隋的府兵只戍衛京師 (E) 北周的府兵仍從事農耕,隋的府兵則否  

3、( D ) 歷史記載:西元849年時「河隴老幼千餘人詣闕(宮門),上(皇帝)御延喜門樓見之,歡呼舞躍,解胡服,襲冠帶,觀者呼萬歲」。請問河隴民眾得以恢復故國衣冠的重要原因是什麼?(A) 回紇國勢衰弱 (B) 突厥戰敗遠徙 (C) 匈奴戰敗遠徙 (D) 吐番國勢衰弱  

4、( A )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科舉制度有幾項重要意義。

甲:用同一個客觀的考試標準,來不斷的挑選社會上優秀分子,使之參與國家的政治。

乙: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會階級的存在。

丙:可以促進全社會文化之向上。

丁: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而提高其愛國心。

針對錢先生的歷史解釋,你認為唐代科舉制度達到他所說的幾項意義?(A) 二項 (B) 三項 (C) 一項 (D) 四項

 5、( B )       唐初對外來文化頗示尊重與開放,但為何中唐以後態度轉趨保守,進而重新反省自身文化的價值??武周代唐的影響,使道教的信仰日趨盛行?安史之亂的衝擊,使國人對外族漸起反感?外來佛教盛行,刺激本土文化的新自覺?朋黨之爭的結果,使經學成為學術的主流?察舉制度的實施,本土文化成為進身工具(A) ?? (B) ?? (C) ?? (D) ??

 6、( D )       關於「叢林制度」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為非?(A) 是中國佛教中的禪宗主張 (B) 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C) 這個制度提出於唐代 (D)由於寺院多位於郊外,治安不好,為求自保而衛生出的武術修練制度

 7、( D )       隋唐以降,南北經濟的轉變,對唐宋的政治、文化都有重大的影響,而促成南北經濟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 南方平原面積廣,農業發展的條件優於北方 (B) 南方良港多且水運發達,貿易條件優於北方 (C) 南方教育普及,人力素質好,產業條件優於北方 (D) 南方安定,動亂較少,北方戰亂多,經濟殘破

 8、( B )       一位大臣向皇帝建議降低賦稅,指出這項稅法實施之初,一匹絹合四千錢,所以,稅額萬錢的人家只要繳納絹二匹半;現在一匹絹合八百錢,這戶人家竟要繳納十二匹絹。根據該大臣的說法,這是關於那個稅法的討論?(A) 明一條鞭法 (B) 唐代兩稅法 (C) 唐租庸調法 (D) 宋代青苗法  

9、( B ) 【資料甲】:本州本縣將應徵之田賦與力役全折合成銀兩,計算其總數。

【資料乙】:丁銀攤入地畝,使地丁合一,丁銀與賦役合一按畝計稅,以銀繳納。

【資料丙】:以人丁為單位,稅分粟、力役及絹等內容。

【資料丁】:以現在居住地區為主,登記納稅、按畝徵收、量出制入、蓋以錢計。

以上各項賦稅內容依其實施先後順序排列應為(A) 丁丙甲乙 (B) 丙丁甲乙 (C) 甲乙丙丁 (D) 丁丙乙甲

10、( D )       資料一:「奴婢賤人,律比畜產」「部曲謂私家所有」「部曲、奴婢是為家僕,事主須存謹敬。」

資料二:「舊制:士庶僮僕有犯,或黔其面。上以今之僮使本傭雇良民。……無得私黥涅之。」

從上述資料可知(A) 從資料一到資料二,代表中國社會從成就取向的社會走向身分取向的社會 (B) 資料二是秦漢盛世統一時代,社會承平,僮僕具基本人權;資料一是魏晉南北朝時代,因動亂使人權低落,為求生存,事主須存謹敬 (C) 資料一是中國歷史上普遍存在的社會依存關係,從漢末到清末不變,到孫文革命,才有如資料二之變革 (D) 資料一是宋以前,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發展出來的社會生產關係;資料二是宋代極為莊嚴的人權宣言,代表中國社會人權進步的指標

11、( C ) 唐代曾有「錢荒」現象,即銅錢欠缺,民間在進行商業交易時沒有銅幣可以使用。歷史老師說成因之一是人民將銅幣熔化後變成銅金屬。對於這個現象,我們應如何理解較為恰當?(A) 銀幣已取代銅幣,成為唐代的法定貨幣,故人民將銅幣熔鑄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B) 紙鈔已取代銅幣,成為民間通行的貨幣,故人民將銅幣熔鑄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C) 唐代發生銅幣面額低於其金屬價值的現象,故人民將銅幣熔鑄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D) 「錢荒」的原因不可能是人民將銅幣熔鑄成他物,其原因如同現代人不可能將鈔票變成紙漿,是歷史學家誤信史料

12、( B )       如果你是一位元代的學者,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源,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須向內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窮理。請問你會特別肯定何人的學說?(A) 朱熹 (B) 陸九淵 (C) 張載 (D) 王陽明  

13、( D )       網站上有人拍賣一塊以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著「崇禎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對於這塊石碑,以下說明何者最為適當?(A) 這是臺灣民主國成立後劃定界址的界碑 (B) 清朝初年在臺灣建立軍事據點時的遺跡 (C) 明末鄭成功部隊開設軍屯時樹立的界碑 (D) 這是古董商為賺取暴利所製成的假古物  

14、( D )       關於元代的科舉考試制度,下列敘述何者為是?(A) 顧炎武批評此標準本的壞處等於焚書 (B) 金榜題名者,可仿宋代給予特殊待遇 (C) 以陸王學說和四書集注為考試標準本 (D) 元仁宗時,才把科舉考試加以制度化 (E) 此制度的設立,深受東林書院的影響

15、( C )       有一位文人,在一部有關他的家鄉蘇州的著作裡,記載當地連沼澤都已開闢作農田,成為全國的穀倉;他奉命到廣西任職,將沿途見聞寫成一部遊記,記載了他看到江西西部的山地,開墾成層級而上的稻田;他到了廣西,又將在當地的見聞寫成一部書,書裡記載了鄰國大理、安南的一些特產。他生活在那一個時代?(A) 唐 (B) 元 (C) 宋 (D) 明  

16、( D )       自隋代行科舉以來,考試成為中國讀書人入仕的主要途徑,下列是四段有關科舉制度的資料:甲、在考試的內容方面,朱子的四書集注開始受到重視。乙、一位皇帝說:「有不少參加考試的人,對把考卷上的姓名、籍貫密封起來感到害怕,但是真正有才學的人會喜歡這種公平的做法。」丙、考生作文章應分成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及大結。丁、一位出身士族的宰相以進士浮薄,請求罷進士科,皇帝不答應,說:「用進士科選取人才已有二百年,不可廢。」請排出它們的先後次序(A) 丁丙甲乙 (B) 丙丁甲乙 (C) 丙甲乙丁 (D) 丁乙甲丙  

17、( D )       有一個時期,許多地方志都提及「民務農賈」、「民務耕商」、「民多商賈」、「富者皆棄本(農)逐末(商)」之類的記述。當時的學者在著作中也有「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和「新都勤儉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之類的文字。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些資料?(A) 人民從事商業活動是由於居住沿海地區,地狹人稠,只有向海外發展,並出現一些新的都市。這是關於明代的敘述 (B) 棄本逐末的觀念,古已有之,富室稱雄者之中,已有江南商人,表示南方繁榮富庶。這應是對宋代的描述 (C) 由於經濟繁榮,人們的觀念改變,棄農從商,又因受到理學影響,致富之後仍生活勤儉。這應是對宋代的描述 (D) 商業興盛,人們觀念改變,從商致富的人很多,某些地方的商人聞名全國。這是關於明代的描述  

18、( A ) 一位學者說:「明初雖然出現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不朽的小說,但在當時保守的政治環境下並未得到廣泛的流行。一直要到弘治、正德以後,這兩本長篇小說才得到迅速的刊刻流行,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三國演義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刊刻的,水滸傳更是只有嘉靖以後的版本。」這是因為(A) 社會經濟繁榮,通俗文學符合一般城鎮民眾的口味 (B) 活字印刷術發明,使得書籍的印製與流通更為方便 (C) 通俗文學地位上昇,已列入科舉考試的範圍 (D) 政治風氣開明,通俗文學的創作不再列為禁書  

19、( C )       「陳阿人住在平安坊,這天夜鼓擊完了還來不及返家,坊門已關,又擔心違反宵禁,只好躲到橋下過夜,晨鼓響起他才回家。」請問陳阿大應該住在何地?(A) 宋代汴京城 (B) 元代大都城 (C) 唐代長安城 (D) 民初北京城

20、( D )       下列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敘述,何者正確?(A) 其率領艦隊,赴海外宣揚國威,招徠外國進貢,並進行世界性的海上貿易 (B) 航程遠達非洲北岸,其規模之大,是中國史上,甚至世界史上的空前之舉 (C) 始於明成祖,使明代海上交通漸有起色,改善外貿蕭條、財政困窘的情況 (D) 此舉反而成為中國唐、宋、元時代以來,繁盛海外交通與貿易的結束象徵 (E) 此舉造成東南沿海地區,商民結黨下海或官商勾結交通貢使之事愈來愈多

21、(D A )     下列為我國歷代士風的描述,請問那一項資枓最能充分表現出宋代知識分子的精神? (A)帝與子陵同遊學,及帝即位,子陵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人物親訪之……,不屈。耕於富春山,年八十餘卒 (B)王平子、胡母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 (C)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磨於道,至號終南、嵩少為仕途徑,高尚之節喪焉 (D)天下公論不歸於上之人,多歸於兩學之士,凡政令施行之舛,……涉於國家盛衰之計,公論一鳴,兩學雷動,天子虛己以聽之,宰相俯首而信之

22、( C )       太湖流域的南潯鎮以絲織業聞名,鎮上有專業的絲織工廠,稱作「車坊」,紡織機稱作「繅車」。附近農民將生產的繭送到鎮上的車坊,由繅車加工成絲織品。這一類工商業市鎮在何時最普遍?(A) 唐代 (B) 三國時代 (C) 明代 (D) 清末民初  

23、( A ) 有學者指出,由於晚明西班牙人在菲律賓與中國進行絲貨貿易,而使得大量白銀流入中國。西班牙人用以貿易的大量白銀,主要來自何處?(A) 西班牙人開採自中南美 (B) 西班牙人開採自菲律賓 (C) 西班牙人開採自本國 (D) 西班牙人與東印度群島貿易而取得

24、( C )       下列兩段資料,一段已用白話改寫,一段由外文譯成中文。

資料一:絲縷布帛這些,我們生產得不少,販賣到路途頗遠,又有點危險的呂宋,就是為了換取佛郎銀、佛郎錢。呂宋一帶地方,與我們的商民往來貿易,彼此頗為熟悉,相處融洽。

資料二:中國有的是過剩的貨物,他們從不向我們購買任何物品,只把物品賣給我們,並專門索取錢幣為代價。為獲得銀幣,他們的貨物價格非常便宜,故我們向他們買的東西特別多。

這兩段資料描述的情景,應該屬於何時?(A) 五口通商之時 (B) 南宋時期 (C) 明朝後期 (D) 天津條約簽訂後  

解析:資料一是中國漳州商人講的話,他是以絲易銀;資料二是西班牙人講的話。

25、( D )       一位前往洛陽經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陽城中一處專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築物裡,接洽商務、匯兌、裝卸貨物,均極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這棟建築物裡唱戲酬神。這位商人最可能身處那個時代?(A) 唐代 (B) 宋元 (C) 漢代 (D) 明清  

26、( C )       從十七世紀中葉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中國人口從一億五千萬增加到四億以上,最主要的原因何在?(A) 人民生育能力提高 (B) 沒有發生導致人口大量減少的戰亂 (C) 農作物種類與產量增加 (D) 領土大規模擴張  

27、( D )       學者指出:宋元以來,閩浙沿海出現一些經濟繁榮的大城巿,如泉州,但是,到了明清時期,這些大城巿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然而同一時期的沿海地區卻出現了一些規模不大的城巿。關於這個現象,那一個解釋較為合理?(A) 受到西班牙殖民菲律賓影響,海上貿易機能萎縮的結果 (B) 受到日本崛起的影響,沿海城巿的商業機能被日本吸收 (C) 受到阿拉伯人壟斷南洋貿易的影響,商業功能被其取代 (D) 受到朝廷對外政策的影響,正式通商被走私貿易所取代  

題組題 (每題 2分)

 

%、資治通鑑:「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功名著者,往往入宰相。李林甫欲杜(杜絕、阻斷)邊帥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乃奏言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出身寒微而才能傑出的)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上悅其言,始用安祿山,至是諸道節度使盡用胡人,天下之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皆出於林甫專寵固位之謀也。」請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28 (   ) 文中所謂「傾覆天下」是指何事? (A)藩鎮割據  (B)黃巢之亂  (C)安史之亂  (D)永嘉之亂  (E)怛羅斯之役

29 (   ) 此事共先後歷經那幾個皇帝在位,請按順序排列? (A)玄宗→肅宗→代宗 (B)肅宗→代宗→德宗 (C)玄宗→代宗→肅宗 (D)代宗→肅宗→德宗 (E)玄宗→肅宗→德宗

答案:(28) C     (29) A 

 

%、史載:「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殞于匹夫之手,子孫殄絕,為天下笑」請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30 (   ) 上文所謂「四海之尊」是指那個皇帝? (A)隋煬帝  (B)唐玄宗  (C)秦始皇  (D)唐高祖  (E)武則天

31 (   ) 上文所謂「匹夫」應指何人? (A)頡利可汗  (B)禁衛親軍  (C)進士集團  (D)南方士族  (E)皇帝本人

32 (   ) 這個皇帝不曾做過那件使「民不堪命」的事? (A)廣開運河  (B)北巡塞外  (C)遷都洛陽  (D)北伐突厥

答案:(30) A     (31) B    (32)D

 

%、史書記載:「初,回紇風俗樸厚,君臣之等不甚異,故眾志專一,勁健無敵。及有功於唐,唐賜遺(贈也)甚厚,可汗始自尊大,築宮殿以居,婦人有粉黛文繡之飾,中國為之虛耗,而虜俗亦壞。」請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33 (   ) 文中所謂「有功於唐」,是指何事? (A)助唐推翻隋代政權 (B)助唐推翻武則天 (C)助唐平定安史之亂 (D)助唐平定黃巢之亂 (E)助唐太宗奪得帝位

34 (   ) 下列何者是回紇民族受唐代文化影響的顯例? (A)脫離原始信仰 (B)從事商業貿易 (C)使用鐵器製品 (D)開始營建都城 (E)開始信摩尼教

答案:(33) C  (34) D

 

%、「關東老農陳生,受田百畝,躬耕而食,家道殷實,所育三子均已成年。長子伯文忠厚樸實,勤於農事;次子仲武身心武健,徵為府兵;三子叔斌聰明俊秀,得意貢舉。」根據文中的內容敘述,請回答下列二題:

35 (   ) 勤於農事的伯文,必須為國家盡那些義務??持銀兩繳納賦稅?以實物繳納田租?用實物繳納戶調?輸錢以供政府雇役?隨時負擔額外課賦  (A)?? (B)??  (C)??  (D)??  (E)??

36 (   ) 仲武應徵從戎,其軍旅生活有那些特色??糧食衣裝均須自備?平時農閒兼習戰陣?定期應調入京宿衛?子女必須世襲軍職?每歲定時負擔徭役 (A)??? (B)??? (C)??? (D)??? (E)???

答案:(35) C     (36) A

解析:(1) 題中:次子徵為府兵,三子得意貢舉,故可推知是隋唐時代,隋唐行府兵的同時,也行「租庸調法」,故知??是對的。

(2) ?唐代的府兵要按時調入京宿衛,叫做「番上」,北周沒有;?唐的府兵免租庸調。

 

%、關於讀書與求學的問題,中國學術史上有一位學者認為:只要心地正直,作為善良,雖不識字,也有讀書的功效;反之,心地不正直,作為不善良,讀書雖多,用得不好,卻會增加罪惡。另一位同一學派的學者也認為: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沒有攙雜人欲,並不是因他無所不知。所以,只是從知識與才能上學聖人,只知道鑽研書本,考索名物,比擬形跡,結果是知識愈廣,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試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37 (   ) 這是那一學派的觀點?  (A)陸王  (B)程朱  (C)道問學  (D)新儒學

38 (   ) 下列何者不是這派學者的主張?  (A)尊崇德性  (B)致其良知  (C)心即是理  (D)窮理致知

答案:(37) A    (38) D

 

%、資料一:「毅庵祖以酤酒為業,成化末年值水災,……因罷酤酒業,購機一張,緒諸色紵帛,備極精工,每一下機,人爭鬻之,計獲利當五之一。積兩旬復增一機……,自是家業大饒,後四祖繼業,各富至數萬金。」

資料二:「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那市上兩岸綢絲牙行有千百餘家,遠近村坊織成綢布,具到此市上販賣。」

資料三:「有作坊主,即是由地主而兼營工商業的資本家,有脫離農業生產的手工業工人,在□□一帶,手工業林立,機坊中人手不夠使用,就在…橋頭上『喚找』脫產的手工業工人,作坊中因為出產的品種繁多,因而形成了分工協作的制度。」

39 (   ) 上述資料所描述的是那一個時代? (A)秦漢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40 (   ) 此時期的商人的生活如何? (A)商人開設的手工業製造廠在鐵路經過之鎮,利用鐵路運到全國各地販賣 (B)因為傳統重農抑商觀念,商人及其子弟不能應考或捐錢買官 (C)工廠棉織量大,附近農村棉花產量供應不足,商人必須遠赴華北買原料 (D)出外做生意,因為鐵幣太重攜帶不便,與同行聯合發行「飛錢」

答案:(39) D      (40) C

 

二、多重選擇題 (每題 2 分)

41、( CDE )   傳統中國為一農業社會,人民依賴土地生活,與土地關係密切。在中國歷史上,土地所有權與土地利用經歷多次變化,對各時代的農民生活影響甚大。下列敘述那些正確?(A) 西周時代土地為貴族所有,農民耕種所得交給貴族,再由貴族分配糧食 (B) 戰國到秦漢時期,私人不能擁有土地,農民之間也不可能有土地買賣的行為 (C) 三國時代,曹魏在中原屯田,耕種國有荒田是農民維持生活的方式之一 (D) 從北魏到唐代中葉,均田制實施,原則上須由政府授田,才能經營土地 (E) 均田制破壞以後,農民擁有土地的數量直接影響到他們稅賦負擔的多寡

42、( ADE )   中國文化重心南移是由那些因素造成的?(A) 西晉滅亡後,晉室率領一批文化及政治的精英分子南渡 (B) 北方匈奴的入侵迫使漢人向南方移居 (C) 三國時代魏蜀吳的南方開發 (D) 安史之亂造成北方的殘破,相對的使南北經濟文化重心的易位加速發展 (E) 北宋的覆亡,再度使南方成為重要的政經地區  

解析:(C)只有吳在南方發展。

43、(  )    唐玄宗開元末年的一位長安平民商人可能過著怎樣的生活?(A) 使用「飛錢」,利於商貿活動 (B) 商務之餘,可以看到胡舞,聽到胡樂 (C) 他的店開在住家下面,營業到晚上十點才打烊 (D) 從事商貿,貨品有棉織品、絲織品、茶、瓷器等 (E) 商貿交易的對象有本地人、外地人、胡人等  

解析:(D)棉織品不普及;(A)憲宗年間才出現飛錢;(C)商業區集中於市,日落收市。

44、( ADE )   有關朱熹與陸九淵的比較,那些是正確的?(A) 南宋、元、明初學者大致不出朱子的範圍,至明中葉,王守仁始光大陸九淵的學說 (B) 朱熹教人以教人先發明本心,而後博覽;陸九淵信古人、讀古書為格物、窮理的入手方法 (C) 程顥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後世稱「程朱」;陸九淵與王守仁思想頗接近,後世稱「陸王」 (D) 朱學主窮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陸九淵則特重持敬的內向工夫 (E) 朱熹思想系統以理為最高概念;陸九淵則以心為最高概念

45、( BCDE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有那些重要發展?(A) 中國化佛教宗派完成 (B) 剃度為僧 (C) 西行求法 (D) 統一戒律 (E) 翻譯經典  

解析:(A)中國化佛教宗派完成在唐朝。

46、(  )   唐代曾用過那些辦法打擊世家大族的社會實力?(A) 提拔進士出身的官僚 (B) 推行土斷 (C) 廢除九品官人法 (D) 編纂氏族志 (E) 重用胡人

47、( ABE )   以下那些是宋代理學所強調的重點?(A)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B) 人極為聖,致聖之道在至誠 (C) 天地生於自然,萬物生於天地 (D)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E) 無人欲,即皆天理  

解析:(D)宋代士大夫特別強調夷夏之防;(C)魏晉玄學的主題。

48、( ABC )   明代實行海禁政策,但海商走私貿易仍然盛行,下列有關此時海商走私貿易的敘述何者正確?(A) 其中介是商幫、行商 (B) 海商擁有鉅額資金、強大的武力 (C) 由於世界市場對中國商品的渴求及超額的利潤,使走私貿易盛行 (D) 沿海地區的海商,以福建、山西、徽州等地最為著名 (E) 行商利用鄉黨親族關係,直接向江南生產地區進行走私貿易  

解析:(D)山西不是沿海地區;(E)向江南坐賈、手工作坊進行走私貿易。

49、( CDE )   明代中期以後,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生快速變遷。關於這個變動,下列敘述何者適當?(A) 由於市場交換規模擴大,白銀逐漸取代銅幣,成為市場交換的單一貨幣 (B) 由於商業的需要,傳統的珠算工具已不能滿足需求,導致明末傳教士傳入的數學大為盛行 (C) 棉紡織業是明清經濟繁榮的重要關鍵,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D) 傳統「士為首,農次之,工商其下」的觀點,逐漸轉變為「工商皆本業」,甚至「重商」的觀點 (E) 通過東南沿海與國外商人的貿易,促進經濟與商業的繁榮  

解析:(A)白銀並沒有取代銅幣,而是白銀與銅錢並用,成銀銅雙本位制;(D)明之商人地位大大提昇;(B)明代珠算才大流行;(E)主要是到呂宋與西班牙人貿易。

50、( ABE )   鄭和下西洋,非但是明代初年的盛事,也是中外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我們學習這一段史事,應該把下列何者做為學習重點?(A) 明初中國的造船與航海技術及其在歷史上的意義 (B) 鄭和遠航對國內經濟發展與移民活動的影響 (C) 鄭和在靖難事件中幫助燕王,建立大功,深得明成祖寵信的經過 (D) 鄭和搜尋逃匿海外的明惠帝之經過及最後結果 (E) 鄭和遠航對南洋地區發展的影響  

解析:(D)非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C)明成祖會派鄭和下西洋這非主因。

 

 

编辑:刘肖影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