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古人的座次尊卑与古建筑

古人的座次尊卑与古建筑

2009年02月26日 21:14:17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633


古人的座次尊卑与古建筑

在戏剧中,皇帝或国君面南背北地端坐在龙案后,大臣按尊卑次序出场,面朝北遥向国君致礼,然后文官东列,武官西列,两旁侍立。这种场面我们应当很熟悉,古书上说的“北面称臣”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另一个场景是《史记项羽本纪》中写的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个描写的座次似乎和上面的不一致,把亚父放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了吗?而刘邦的位置似乎还不如张良。

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通过不少史实归纳了这么一个结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从这一结论可以了解《日知录》的座次。那么上面两种座次为什么不同呢?这要追究到古代的建筑与宫室制度。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为同义词,如果分开说,则宫为总名,指整所房子,外面有围墙包围,而室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秦汉后只有王者居住的地方叫宫。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就已经开始,而且逐渐成为后代的主要建筑样式。对建筑审美的要求的高峰在春秋战国末期随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左传》《国语》等均有记载。这种建筑审美追求到了秦统一六国修建阿房宫为顶点。从《史记》记载看,中国建筑一开始就最大限度利用木结构的可能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的巨大平面铺开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建筑物之间的平面的整体有机安排,从兵马俑出土也可看出一些特点。“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这种艺术风格简单讲体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实践理性精神,神人同在的世俗性。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主要建筑主要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歌特式建筑、拜占庭建筑等。而中国的主要宫殿建筑一开始就是供世上君主居住的,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起中国祭拜神灵就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特别是儒家思想替代原始的宗教后,在观念情感上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与世间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宫殿宗庙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和西方的建筑相比较,通俗说,外国神灵脱离世俗,所以上帝是 每周才去一次的地方。西方人的冒险是不是与这种生活方式有联系,也值得研究。而中国的神人同在,所以人时刻感到神的自觉束缚,导致中国人的保守性强,依赖性强,不愿意出头等。实际上后来由于儒家思想仅仅禁锢人的头脑,这种神灵就被儒家的礼法道德等观念替代,所以人们觉得做什么都要对得起神灵,实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儒家的中心是讲仁,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从此在中国建筑中,不是那种高耸入云的指向神灵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容易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材料。建筑平面的铺开还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不象哥特式建筑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主宰。瞬间直接把握的巨大空间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进程。实用、入世、理智、历史因素在这里占据明显优势,从而排斥反理性的迷狂意识。这种理性精神反映在建筑物对称结构上,如万里长城,每段体制基本一样,盘缠万里,虽不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象一条无尽的龙蛇在做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就演示时间中绵延,成为民族活力的象征。

我国古代宫室一般向南,主要建筑物内部空间分堂、室、房。堂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堂的后面是室,室里住人。室两侧是东房和西房,而整个房子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堂前有台阶,因为堂基根据主人地位尊卑有高低不同,从而台阶的多少有差异,堂室同为一个屋顶覆盖。堂在前,屋在后,所以要进入堂必须登阶,故古人说升堂或登堂,成语叫“登堂入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见堂象戏台一样是敞开的,当然没有所谓的门,只有两根或几根大柱支撑。堂的东西墙分别叫东序、西序。堂室一墙之隔,靠东有门,靠西有牖。室内北墙有向。《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

堂室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室内礼节性活动。这种活动时,最尊贵的座次是在西墙前铺开席子,坐在席上面朝东,即东向坐,其次是南向、北向、西向,所以清学者凌廷堪《礼经释例》明确说:“室中以东向为尊。”这种活动一般是贵族祭祀活动。《仪礼》中的《少牢馈食礼》《特牲馈食礼》,记载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两篇分别说到古代大夫、士在家祭祀的具体礼节。祭祀在室内举行,他们由于级别的关系不能在家供奉神主,他们的祭祀对象是“尸”,这个“尸”不是“尸体”的意思,而是含有“主”的意思。什么是“尸主”?如孝子在祭祀已经亡故的父亲时,不见亡亲的形象,就用活人代表死者的形象,作为祭祀的目标,当然后世就用画像照片替代了“尸”。两篇中记载的“尸”的位置都在室内的西墙前,向东。可见室内东向为尊适合的不仅是生者,而且是逝去的亲人。

《汉书王陵传》记叙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接来到军中,当王陵的使者来到时,项羽让王陵的母亲东向坐,打算用这种对王陵母亲的礼遇方式招降王陵。可见这种方式适合于大堂外的其他室内、军帐等不同地方。

第二种是大堂上的活动。这种方式就是我们常见的南向坐为尊了。

编辑:安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