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浅析学生不举手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学生不举手的原因与对策

2009年04月09日 16:36:56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69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学生上课越来越不爱举手。

经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及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认真反思,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大致如下:

1.学生问题

第一,学生缺乏锻炼,胆子小,不敢举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举手发言的机会不多,缺乏锻炼,偶尔回答问题,也是紧张得面红耳赤,一旦有学生讥笑或被老师批评,更是不知所措。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一种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较差,不管上什么课都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当然就不知道老师问了什么问题。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养成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没有学习欲望,似乎回答问题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学生自信心不足,总怕自己说错。另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总是对自己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举手发言的勇气,便在犹犹豫豫中一次次错过回答问题的机会。

2.教师问题

第一,教师所设置情境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然而教师所设置的某些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缺乏趣味性和真实性,导致学生失去举手发言的兴趣。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小强怎么样,小明怎么样……这些案例常被学生认为很“小儿科”,若以此为情境设计问题学生根本不屑回答。

其次,教师的问题设计质量差,学生无从回答或不愿回答。

问题质量不高是学生不爱举手的一个重要因素。问题质量不高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问题太易或太难,学生不屑解决或无法解决;二是问题无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还有,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差,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出正确评价,不善于鼓励学生,或总是叫某几个学生回答问题。

在个别班级有这样的风气存在:哪个学生说错答案,马上就有学生脱口而出:“你说的什么嘛,应该是……”或“啊!是这样的吗?”如果此时老师不及时鼓励或对其回答表示不满,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以后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有一些班级不管上什么课总是固定的某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如果老师再不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而总是叫这几个学生发言,就会造成其他学生认为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只是这几个学生的事,跟自己无关。如我带的七年级五班,学生把经常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称作“金三角”。当问及为什么自己不愿意举手时,他们的回答是:“有‘金三角’打天下,就不用其他人举手了。”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来不及回答

学生不举手,老师和学生都有问题,但责任在于老师,因为老师的任务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是要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学生不举手的问题,老师还要从自身找到突破口。

1.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层次性,不能只叫所谓的好学生回答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及成长。教师在引领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前,就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各方面因素作充分的考虑,以便恰当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引导问题时要做到要言不繁,吐字清晰,重点突出,并注意答问对象的层次性,使学生发言的针对性更强。学生答题后,及时给予评价或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对学生听说评议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合作机会。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以防止学生总是来不及思考而失去举手发言的兴趣。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举手。

教师要努力营造出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举手发言,就像与朋友聊天一样,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发言,无论学生说的对与错,好于坏,首先要对其踊跃举手、敢于表达这一行为予以肯定。同时教师要诚恳地对待每位学生所阐述的观点、看法,不论回答得是不是精彩,在情感上都要予以保护。让学生明白只有观点的不同,没有嘲笑,没有情感歧视,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是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不是去关注发言者的其它情况。哪怕学生答非所问,教师也能耐心地给予指导和评价,还常常把学生问答中的错误当作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了解学生的认知范围、程度和学习态度、习惯、思考方式,并将生成的信息及时整合到教学流程中,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畅通无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会使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大胆举手给与了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满足感,调动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产生了乐学的情绪。

3.让学生明确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重要意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今天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要学会交流,要交流就要学会发表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善于表达将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教师要让学生从自身的发展认识到举手发言的重要意义,从心理上认可举手,进而积极主动地举手。

4.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提升人格魅力,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和敬佩的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评价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归根到底是你这位老师是不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课上得好不好”,而是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人格魅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社会,这种整体素质必须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它包括较高的文化层次、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外在形象、广泛的兴趣爱好、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修正错误的勇气等。广大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钻研学习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个教师,从而喜欢你上的课,这样学生也才愿意在你的课上积极举手发言。

5.精心备课,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置能触动学生灵魂的教学情境;敢于搜集新案例,为教材注入新血液。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备课,但绝不能拘泥于教材。每一个版本的教材等到第二届学生使用时,许多案例已经不为学生所熟悉,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敢于并善于更新教材所呈现案例,不断为教材注入新血液。如我在讲到“师爱助我成长”一课时,引入了学生所非常熟悉的重庆市开县刘念友老师挖煤资助贫困生的案例,望着图片上刘老师黑黑的脸膛和破烂的行囊,学生们没有一个不感动,争相举手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6.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爱参与。一是要设置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得出答案,让学生体验到举手回答问题的乐趣,进而爱举手;二是要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的问题。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想法就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质疑的过程中,直至问题解决,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至于谁举手回答了问题,怎样举手回答问题已不重要了,使学生自然忘却举手这个形式,这时举手的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学生乐于举手回答问题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教师一定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触动学生的心弦。

                                                    

编辑:霍梅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一号 邮编71202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