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和朋友小聚,闲聊中大家就回忆起了小时候的趣事。其中,一个来自南方的朋友说到了他小时候常常捉泥鳅的事,而且每每收获颇丰。我们就很疑惑的问:“泥鳅光滑怎么那么容易被你捉住呢?”.朋友说:"这可是有技巧的,大概总结起来就是:一是把泥鳅连水双手合掌捧上来;二是它钻进泥沙后,连泥带沙一并捉拿,紧紧拽住,他动弹不得,无法逃脱。总结出这个经验后,我就成了我们村的‘泥鳅大王’。”
泥鳅虽然滑头,但最终还是被捉。由此我受到启发: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时也应该借鉴捉泥鳅的技巧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效率。总结如下:
一、对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捉泥鳅时,我们首先要看清楚泥鳅的踪迹,然后确定捕捉的方式方法。那么再教育学生时也首先得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了解因果,找准矛盾,理清主次。然后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班主任工作尤应如此。
二、对待学生的态度,如捉泥鳅时要捧。这个捧不是奉承,而是指对待学生要有爱心,犹如父母一样捧在手心;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心怀这一点,从心灵出发,无论你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就会很快接受,能够达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育教学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当然与老师发生冲突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三、要学会以夷制夷,利用周围的环境(泥沙),善于利用环境(泥沙)克制其原有的游刃有余(光滑),让他无法在原有的状态继续,对待个别学生尤其应该如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能遇见一些学生,问题不断,面对老师的教育无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是严厉批评,都不见效。这时我们就应该利用环境的影响力(如树立榜样、正班风学风等),来影响这些同学的言行思想。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得到教育提升。